第11部分 (第2/4页)

:“如此,圣上是有意要放包大人了?”

“早知道玉堂擅长音律,四年前朕无缘欣赏。今日不如就为朕高歌一曲如何?还是玉堂依旧要以四年前的借口拒绝朕呢?”赵祯没有回答白玉堂的话,却提出了自己心里惦记了四年的愿望。

白玉堂想起当时拒绝龙衣祯的话:“琴无知音不弹,否则就算弹也没有神韵;不过是躯壳。岂不是辜负了造琴、谱曲之人的心血。”随后想起展昭的话,白玉堂笑了笑说道:“当今天子肯屈尊听白某的琴,怎会不弹。可惜如今没有琴……”

“王福,将朕珍藏的琴拿来。顺便传朕的话,让开封府的众人去接包拯出天牢;如果太师来问,就说朕已经找到了琉璃盏。至于其他的朕一律不想追究;否则,朕就让包拯依律法办。”王福放好琴,燃上上好的檀香;退出了门外。

赵祯看着试音的白玉堂说道:“这绕梁可还佩得上玉堂?”

白玉堂懒懒的笑着说:“传说“绕梁”是楚人华元献给楚庄王的礼物,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绕梁”就成了绝响。不知道圣上从何处得到这‘绕梁’的?”

“哈哈……人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想当年楚庄王不过是找了把相似的琴砸了,以此明志。既是珍爱之物又怎么会轻易舍弃。这琴自是留了下来。只要有度,偶尔听听又有何妨。”

白玉堂调好琴音,问道:“不知圣上想听什么?”

“有琴音哪能没有歌声,今天朕只听玉堂的《凤求凰》,其余的一概不听。”赵祯看着坐在琴前的白玉堂。

“臭猫,这次你的人情可欠大了;白爷一定会要你十倍百倍的偿还。”白玉堂心里暗道;抬头对赵祯粲然的一笑,说道:“当然。”赵祯见白玉堂两种截然不同的笑,一时意乱情迷;差点把持不住的站起来去握住白玉堂的手。

悠扬的琴音在这夜色里慢慢的化开,就象将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泛起一圈圈的旖旎。白玉堂清朗的声线带着特有的缠绵,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琴停音未绝,歌完意未断。

赵祯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好!想当年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道尽了千古风流。今天玉堂的琴艺、歌喉更是让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真是三生有幸。”

“谢万岁的夸奖。”白玉堂不卑不亢的回道。

赵祯起身说道:“这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时至当今,“凤求凰”更是成为追慕心上人的优雅表白。适才听玉堂的《凤求凰》里面情丝缠绵,意犹未尽;不知道玉堂心里所想是何人?”赵祯站在白玉堂的面前,明明是咫尺之遥;却怎么也跨不过隐藏在两人之间的鸿沟。

“是谁对圣上来说有分别吗?”白玉堂反问道。

赵祯一愣,苦笑着说:“是呀,如果你心里想的不是朕;对朕来说真的是没有什么区别。但为朕高歌,里面的情意缠绵,在玉堂的心里就没有一点其他情谊吗?”

白玉堂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圣上,如果没有事,草民就先告辞了。”

“等一下,如果朕告诉你就算你今夜不来,朕也打算放了包拯。你可相信?”赵祯紧张的看着白玉堂。

“当然,白玉堂说过了你不是一个会为了一己之私而毁了天下的君王。而太师和包大人的过节,你心知肚明;身为天子,你也只能站在事实的那一方。更何况这次包大人又正好中了别人的圈套。对一个君王而言,包大人正是不可或缺的人才;我虽不喜你的一些作为,但你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君王。”

听了白玉堂的话,赵祯欣慰地笑了:“知音难求,今日这‘绕梁’与你有缘,就送予你好了,既然玉堂心里所思所想都不在朕的身上;想来这缠绵情丝又怎么可能是专为我所奏。就送你带回去,对着相思之人弹奏;想必会另有一番感悟。”

白玉堂轻抚‘绕梁’,摇摇头;说道:“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