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2/4页)

离开,自己则要费力缠住汤巴达,死守堡垒,等待援军,而不选择自己去搬救兵,让姚兰芝留守坐阵呢?其实这样选择,对他才更为有利吧。

是因为他心地好,想把更好的机会,让给身为女人的姚兰芝?

抑或是因为他受到孙有度之死所感,生了怜悯之心,要给‘威武行’些好处?

又或者因为他腿伤未愈,终是经不起长途奔波?。。。。。。

当然,这些都有可能。

但是,也有可能,韩若壁这样选择是因为黄芩。

试想,如果他选择自己去搬救兵,则意味着黄芩要独自留在堡垒里,面对姚兰芝、姬连城以及冯承钦。万一姚兰芝临时起意,欲替‘威武行’众人报仇,而向黄芩发难,重伤之下的黄芩未必有自保之力。

看到韩若壁的笑容,姚兰芝心中稍定,也觉得韩若壁说的颇有几分道理,以他们的实力,并非没有和那个妖人抗衡的机会,信心也恢复了不少。

说罢,韩若壁直起身,把那只很大的水袋挂在腰间,又将另一只水袋提在手中,缓步走到离出入口不远的地方站定。姚兰芝则跟在他身后尺外,等待他的下一步行动。

然而,韩若壁望着出入口外的夜空,站立良久,始终没有冲出门外。

姚兰芝虽然不明其意,但也知道目前正是极为关键,也极为危险的时刻,所以没有多言,而是更加耐心的在他身后等待着。

墙角,一直装作闭目养神,实则暗里运功疗伤的黄芩睁开双眼,郑重道了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定要活着回来见我。”

他这话显然是对韩若壁说的。

似乎,终于等到了什么,韩若壁咧嘴一笑,回道:“我尽量。”

言罢,他抖手将一只水袋抛出门外,身形随即跟上,凌空腾跃,一剑疾刺而出!

就在这时,一片暗云正好遮住了大半边的月亮,照着堡垒出入口的光线也稍稍暗淡了那么一下。

埋伏着的汤巴达正一犹豫间,韩若壁已冲将出来。

最好的时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的。

所以,只不过一弹指的瞬间,汤巴达就错失了最好的狙击时机。

可是,他反应神速,一记‘聚音成剑’还是立刻发出,直取韩若壁胸前。

同一时刻,韩若壁已运起内力震破了扔出来的水袋,‘寒冰剑’借着水势,蓬勃挥洒而出。

‘寒冰剑炁’和‘聚音成剑’再度对上,依然是天摇地动、惊心动魄。

其实,这二人的修为,实在伯仲之间,若非汤巴达占得了天时、地利之便,加上韩若壁又负了点小伤,孰强孰弱,还真是不好说。

但见,二人的一记相拼后,‘横山’剑上的气机感应,业已牢牢锁定住了汤巴达,而这一刻,韩若壁已把‘蹈空虚步’发挥到了极致,身形如闪电般向汤巴达迅疾逼近。

这时,姚兰芝的身形已从堡垒

里一闪而出。

她没有和韩若壁一起逼近汤巴达,而是如之前计划好的,迅速向侧面,另一个方向上飞掠而去。

当然,早在现身后的一瞥之下,姚兰芝就看清了汤巴达的所处位置,是以全力凌空飞渡,直奔着最佳的暗器出手位置而去。

不过,汤巴达也是身经百战之人,猛然间瞧见韩、姚二人先后掠出,且势头凌厉,知道必定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暗道:此番敌人强强联合出击,势必已经亮出了胜负手,只要能在此一回合的较量中压倒他们,毫无疑问便可锁定胜局。

想到这里,面对韩若壁的反击,汤巴达丝毫不惧,凝神聚气间,居然没有抢攻,而是静静候着二人上来。

由此可见,他的性格必然异常凶悍绝伦,且对自己的武艺信心百倍。

其实,此刻汤巴达放弃抢攻,静候强敌上来的策略,绝非狂妄自大,而是高明无比的选择。须知,他所面对的这二人,俱是武功出类拔萃,已达炼气化神之境的绝顶高手,其中之一的姚兰芝更是赫赫有名的‘八方风雨’的传人,暗器之高明,威胁之巨大可想而知。他若是心存提前格杀一人,以避免出现以一敌二的局面之幻想,而抢先出手的话,极可能顾此失彼,为敌人的暗器所乘。而他的‘聚音成剑’不但进攻凌厉,防守更是滴水不漏,能幻化出无数的细小气剑,防御范围极大。是以,他宁可选择先守住对手的攻势之后,再寻隙反击的策略。

这种防守反击的策略,看起来虽然被动,却正是后发制人的内家武学最高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