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上省报了 (第1/2页)

第二天,不再下雨,太阳高悬。 大清晨,姐夫季东来开车将苏昊送回到洪区镇。 此时,还不到七点,苏华平正在房前的走廊下忙着熥馒头,熬稀饭。 看到苏昊和季东来,苏华平连忙招呼:“没吃早饭吧,我再多熥俩馒头。” “行,我们还没吃。” 趁着做饭的功夫,苏昊问道:“华平哥,你和李秀文的是怎么样了?” 苏华平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还行。” 苏昊没再多问,毕竟两人才刚刚开始,不可能有多大的进展。 饭后,季东来开车回县城了。 苏昊和苏华平则来到农经站。 因为两人还没有被正式任命,办公依旧是在农经站。 刚上班不久,坐在电话旁边办公的小李就喊道:“苏昊镇长,你的电话,说是你同学。” 苏昊拿起电话,笑着问道:“我苏昊,谁呀?” “耗子,你牛逼大发了。” “刚子,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原来是在市环保局上班的刘德刚。 刘德刚夸张地笑道:“耗子,你上报纸了,河江日报第四版。你太牛逼了。以后大家都要指望你提拔了。” 苏昊一愣,便问道:“你确定?” “当然,标题叫:深入群众,才能发现问题。说的是因为你深入基层一线提前预警从而减少了十多人的死亡。” 苏昊这下相信了,因为这些事,远在市里上班的刘德刚应该不可能知道。 两人寒暄几句,苏昊挂了电话,继续自己的工作。 可是没过多久,张卫平马长青等十来位同学都陆续打来电话道贺。 苏昊没有声张,依旧忙着手头的事情。 临近中午时,正在农经站大办公室忙碌的苏昊听到苏华平在门口喊道:“苏昊,你上报了。” 苏昊抬头一看,苏华平正开心地抖着手中的报纸。 “啊,苏主任上报纸了?哪个报纸?” 胡平几个试点小组的人纷纷兴奋地问道。 而那些老人,则只是抬头看着,并没出声。 “省报,河江日报。厉害吧。”苏华平竖起大拇指。 “这也太厉害了。必须请客。”办公室的人纷纷叫道。 苏昊笑着说:“我先看看,如果属实,我肯定请客。” 从苏华平手中接过报纸,苏昊将其铺在桌上。 顿时,一群人纷纷围拢上来,紧盯着报纸。 在省报的头版下方,硕大的标题写着:深入群众,才能发现问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在此处水灾发生后,多地都出现了房屋倒塌从而砸死砸伤人的现象。然后专门介绍了洼地蓄洪区内四个乡镇的详细数据。 除了洪区镇,其他三个乡镇的死亡人数都超过了二十人,伤者都过百。 然后,就开始介绍苏昊因担心群众安危,彻夜不眠,时时观察蓄洪区内的水位情况,提前拨打预警电话。 只是因为部分干部的不负责任,洪区镇的十三个行政村最终只有六个行政村听从了苏昊的警告。 正是因为苏昊的警告,使得洪区镇的死伤人数,都不及其他三乡镇的一半。 然后就是对苏昊表扬了。赞扬苏昊是一个能够一心为民,真正地深入群众从而能及早发现问题的基层好干部。 “老弟,我估计省级模范是跑不了了。”苏华平拍着苏昊的肩膀笑着说道。 “是啊,苏镇长相当于挽救了十几个人的性命,这是大功劳,也是大功德。”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苏镇,以后你有大功德傍身,必然前途无量。” “苏镇,你是农经站出去的,以后要想着农经站的兄弟姐妹呀。” 众人纷纷说着恭维话。 苏昊笑着说:“谢谢大家,请大家放心,不论以后到哪,我都会记得自己是从洪区镇农经站出来的。” 在对大家表示了感谢后,苏昊给农经站的每个人送了一包红塔山。 虽说有不少人不抽烟,但也可以送给自家老公老爸的,或者用来招待别人。 “苏镇,今晚该请客了。” “对,请客。” “请客。” 苏昊连忙答应道:“好,晚上迎宾饭店,农经站所有人都去。” 就在众人嬉闹时,电话响起,苏华平接起后,连声应是。 放下电话,苏华平说:“是书记打来的,叫你上去。” 苏昊回到宿舍,在挎包里装了四条烟,向前面的办公楼走去。 在书记的办公室坐了一会,接受了书记的表扬和鼓励后,苏昊邀请其参加晚上的酒场并留下一条烟后,这才离开。 接下来,苏昊一一拜访了所有的镇领导,给每人留下两包烟,并邀请了大家晚上一起到饭店。 当晚,吃酒的人达到了五十多。不单是农经站的人员和镇领导,就连二级单位的正副职和银行的两位主任都出席了。 这一顿饭,连烟酒,花了苏昊两千多。 大家虽然知道苏昊有钱,但看到账单时,也不由得纷纷咂舌。 毕竟,他们的月工资,一般都才一百多点。 接下来的三天,依旧是大晴天。 夏天里让人感到心烦意燥的大太阳,却让洪区镇的人都很开心。 连续的晴天,意味着灾情将彻底过去,日子也就恢复正常。 但苏昊却知道,就在下个月的5号,洪区镇将迎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