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建砖窑厂 (第1/2页)

曹军再次摇头道:“单和苏昊斗,我自然信心百倍。但若是其他人都支持他,我就把握不大了。” “那你也想办法收买人心嘛。要知道,你背后站的可是县委书记,全县最有权势的人。我觉得,只要你多和他们接近,多吃吃饭喝喝酒,终归会有人不断投靠你的。当初苏昊刚来洪区镇,就经常请镇领导们喝酒。” 曹军苦笑道:“吃饭喝酒是拉进关系的最好方法,但这要花钱。我这点工资,都不够吃两三顿饭的。” 说到这,曹军忽然问道:“听说那个苏昊很有钱,他家是干啥的?” 魏月芳回答:“听说他爸爸是个镇中学的校长,他妈妈是农民,家里并不富裕。但这个苏昊很会赚钱,去年毕业到家的暑假,就和同学合伙卖冰棍挣了万把块。去年底,向镇里的领导们借钱买什么股票,半年时间就一下子挣了好几十万。你看他开的那个面包车,就是他自己的。” 曹军不由得惊呼:“啥?好几十万,这特么地也太吓人了吧。” 魏月芳点头道:“只多不少。听说这次镇上贷款,就是他担保才能借这么多。” 曹军心中是羡慕嫉妒恨,吐着酸水说:“靠,有这么多钱还上啥班呀,而且看他还那么拼命。” 魏月芳也感叹道:“谁说不是呢,反正想不通。或许,正如大家说的那样,苏昊是个真心帮助百姓的人。人各有志嘛。” 曹军悠悠地说:“可能吧。他要是真是那样的人,倒是令人敬佩。” 他心里曾有拿苏昊的财富做点文章的打算,但随即就否决了。因为之前苏昊根本就没有任何职位和权利。那个党建项目资金总共才五万,而买的那么多牲畜是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的。 曹军这才发现,苏昊竟然是真的了得,难怪上上下下都有人支持他。 “镇长,你接下来咋办?”魏月芳问道。 曹军想了想说:“看情况。如果没事,就到各村转转,免得老有人说我不懂下面群众的情况。” 就在苏昊正式成为党员的六天后,焦建国来到了洪区镇。 他这次过来,带来了一个人,还带来了两项任命。 徐继凯被任命为洪区镇的政法委书记。苏昊被批准为洪区镇党委委员。 自去年全国陆续开始给乡镇配备镇政法委书记以来,临河县因组织部长临近退休,很多乡镇的政法委书记始终没有配备好。 林琳上位后不久,就出现洪水灾害,之后又是人事冻结,新一届书记县长的到来,这项人事便一直拖到现在。 至此,洪区镇的班子全部配齐。 从徐继凯一下车,洪区镇的一众干部都明白了,此人是县委书记张建国的人。因为曹军热情地上前和此人打着招呼。 因为曹军没法站稳脚跟,张建国又安排了一个自己人去帮助曹军把控洪区镇。 看来孙书记和林部长也没能顶住压力。 毕竟,张建国可是临河县的一把手,管的就是人事。 可以想见,有了徐继凯的支持,曹军在镇上的话语权必然加大。 苏昊对此也没多做理会,因为上面有陈恩奎顶着。而且他很忙,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在贷款到账后,苏昊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各种安排。 安排人员购买煤炭木板薄膜,安排工业办的人分头到附近的几个市以及省城、金陵等地了解行情,组织村民制作砖坯,建造砖窑,等等。 在经过几天的安排准备后,最大的砖窑开始建造,四个砖窑则都开始制作砖坯。 按苏昊的计划,需要建造四个砖窑厂。 洪区镇有十三个行政村,每三个相邻的行政拥有一座六孔的砖窑,其中有四个行政村则拥有一个八孔的砖窑。这样,就基本公平了。 大清早,苏昊就会起来馏几个馒头,然后带着一个馒头就开车下乡。 现在正值夏天,村民们都是天一亮就开始干活,忙到十一点左右,就吃饭休息。然后下午四点再开工,一直忙到天黑。 苏昊早上到工地后,先是转悠一圈,然后就在凉棚下写着各种东西。 因为国家在84年就规定党政机关不准开办企业,所以这些砖窑厂的所属权就不能归属于洪区镇。 这些投资的钱,算是镇政府借给这些村子的。 但因为还款的风险全在镇政府,所以在最初和各村干部开会时,苏昊就已经说明,这些砖窑厂管理层的人事任命权和财务大权必须把控在镇政府手里,直到镇政府全部收回借款。 在还完借款之后,镇工业办依旧有指导、监督及审计权。并在发现重大问题后,镇政府有罢免管理层的权利,并拥有组织全体村民重新选举管理层的权利。 另外,洪区镇对各砖厂出产的每一块红砖,提取一分钱的管理费。 针对这些约定,需要制定很多合约。 另外,苏昊还要针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制定出计件工资标准。 这种传统的人工密集型工厂,若不实行计件,早晚会干垮。 一般情况下,苏昊都会在上午下班时开车回到镇里,将写好的各种东西交给书记陈恩奎,由陈恩奎召集方梅苏华平等人进行讨论修改。 待最后经党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