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当队长有生命危险 (第1/2页)

剩下刘运长自己,他倒是难得的清静。 现实是没法改变了。他总不能再找个摩托重撞一次,再说,也未必能撞得回去。 现在自己这三间六十五平米的房子,还是哥哥嫂子帮自己盖的。 哥哥嫂嫂说了,这算是替父母履行义务了。从此与他老死不相往来。 虽然他偶尔去蹭个吃喝,哥嫂也不说什么。可对于他的事,从来不问,也不管了。心是伤透了。 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酒肉穿肠过,浑浑噩噩,日子逍遥自在,过得也挺滋润。 可突然二队人就找上他,非得选他当二队队长,啥也不用他干,需要时出个面就行,一个月还有三百块工资。 到底为啥让自己当队长?怎么会选他呢。 无论是前世的刘运长,还是现在的刘运长,都没弄明白。 二溜子刘运长,乐呵一天是一天,他可不会去想那么多,让当就当呗。啥也不用干,还有工资拿。 可穿越而来的刘运长不会像他那样想。大学毕业,当了那么多年国企管理干部,他习惯思考,也善于思考。 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 小石村,两个屯子三个队,一共两百多户人家。 一队和三队在一个村子里,人们常说的小石村,多指这里。人多,地多,位置也好。村路都修成了硬砂石路了。 二队通常被称为小石村二队。人少,地少,连人均地都比那两个队少。相对要穷很多。 呵呵,一个小村子都存在地域差啊。刘运长不禁一笑。 他慢慢的熟悉着现在的自己,整理着脑海中的记忆。从少年起的一些事也开始清晰呈现出来。 自己十四岁那年父母意外双双离世。是哥哥带着他长大的。 小石村二队虽然穷,却民风淳朴,他也算吃百家饭长大的。 因为二队人本分老实,人员少,又与村子里的人不在一起,来往少。所以几次选队长,都是一队或三队人当选。 因为是选的,二队人也没啥意见。邻里乡亲的,谁当不是当。 后来,一队和三队人兼二队队长就成了不成文的惯例了。 渐渐的二队人就发现,村里啥事都不找二队人商量,二队的队长却不向着二队的人。 有啥好事都没人想着二队的人,全都被一队和三队给分了。扶贫政策,给点米面油,什么好处从来没有二队的份。 倒是上边一有摊派,收个钱,交个费什么的,二队一样也少不了,甚至摊派的最多。 就是村里自己的事,二队也跟后娘养的一般,挨欺负。 村里每逢分地,把不好的地都调给了二队,好地给了一队和三队了。 你说不可能?地是命根子,调谁家的都不能让你。 对,你说的对。可挡不住他一点点调啊,今年调一点,明年调一点。只要重分地,他就调换点。 再比如修路,一家一户,按人头分段,二队人给分到一队和三队二活,也就是小石村那边,说是交叉干活,有利于监督。 二队人路要求铺多厚,铺多宽,一车砂子都不少,一厘一毫不差。 再看小石村二队这边,一队和三队的人干活,宽度是有了,厚度没了,十车砂石,能给拉来三车算好的。 二队人不服,提了出来。村长直接就说了,“你们当时监督的人干啥吃的?找你们队长去。” 队长是小石村的。一句“行了,要不你们自己在补补,村里人再来也不方便。” 两句话,便打发了。 二队的人又提出自己修自己的,村长又说了:“修路要听从统一调配,不是你想修哪就修哪的。” 五扯六拉的,七八年过去了,就修路这一件事,村子那边的路好了,二队的路还那样。这还是二队自己年年修的结果。 二队人彻底反了。我们要自己人当队长。 进步意识,往往都在压迫中产生。刘运长心里又点评了一句。 五年前,二队才自己选了一个队长,五十多岁德高望重的老牛头。 他一生勤劳,上任先带着二队人自己开荒垦田。二队的地也多了起来。 可惜他干了不到两年,一场大病,死了。人们都说他是累死的。 第二任,竟然是小寡妇的丈夫,当兵退伍,是党员。有闯劲,有干劲,二队人是准备捧他将来当村长的。 小伙子也不负众望,一心朴实的想干好。不仅继承了老牛头的传统,农闲了组织男人们去采山货,冬天了组织男人们进山打猎。 经营起了靠山吃山的买卖,自己在二队开了小卖部。谁家不方便自己卖的东西,他按市价收了,再出去卖。赔赚自己担了。 日常用品,包括农用物资,他都自己把货进来,只加个跑腿的钱。二队人都方便了,得了实惠。 二队的日子一下子有了起色。 不幸的是,好景不长。他在一次赶山中,为了救村里人,掉落山下,摔死了。 而上一个队长,也是二溜子的前任,他没有赶山的本事,却也想给二队做点事。 想来想去,他把眼睛又盯到了修路上。 只要有闲暇,他就张罗着大伙修路。如今队里最好的一段路就是他那时候修的。 结果,上任一年半,在一次修路的过程中,被拉砂石的车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