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盛庸自杀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盛庸自朱棣攻破南京后,在淮安率部投降,朱棣为了稳住这些建文旧臣,下旨凡是愿投降归顺的一律既往不咎,因盛庸当时在淮安,朱棣干脆让他驻守淮安,维持当地治安。

不过待朝局稳定后,朱棣便对各州县的统兵将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替换和调动,盛庸的亲信部下也多半被调走,这让盛庸的内心感到一丝不安。于是为了消除朱棣的对自己的戒心,他主动上奏向朱棣提出了辞官,朱棣看到盛庸的奏折后,当即批了一个“准”。

就这样,盛庸开始深居简出,过上了一段难得的清净日子……

苗辄奉命前往淮安缉拿盛庸,为了方便行事,一行人着便服素衣,陆路行了两日,水路半日,于四月八日赶到了淮安。

进了淮安城,苗辄换上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银白色飞鱼服,骑马朝盛府而去。

当苗辄来到盛庸府外时,发现盛庸所住府邸显得有些寒碜,毕竟之前也是朝廷二品大员,可却住着一个三进三出的旧院子,那南外墙因常年未维修,都已经有砖体脱落了。

“看来这还是个清官啦!”苗辄心里对这盛庸倒心生起几分敬佩。

苗辄上前准备敲门,却发现门自己打开了。

“嗯……没锁?”

苗辄带着手下力士径直向院里走去,此刻正值春季,万物生长,本该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这院落却看不到一点生机的样子,显得那样的萧条,这前院里竟看不到一个仆人。

“难道那盛庸听到风声,提前跑了不成?”苗辄不禁心里泛起了嘀咕,如果真让盛庸跑了,无法交差可是要被问罪的。

来到内院,还是一个人都没有,苗辄开口喊道:“盛庸何在?”

好一会才从正房里走出一个仆人,看这仆人年纪也该有五十多了,应该伺候盛庸很多年的了。

“几位大人找我家老爷有事吗?”

苗辄道:“有人弹劾盛庸对皇上不满,意图不轨,我奉皇命缉拿盛庸。”

那老仆人带着一丝悲伤道:“我家老爷冤枉啊!”

苗辄见状以为这老家伙在给他演感情戏,遂不耐烦的说道:“哼!被我锦衣卫北镇抚司盯上的人,没有说自己不冤的,快说盛庸在哪?”

老仆人擦了擦眼泪,指了指中间的正房说道:“我家老爷在屋里。”

苗辄快速跑过去,一脚踢开房门,只见盛庸端坐在太师椅上,低垂着脑袋。

“盛大人,好自在啊!大难临头还睡得着。”苗辄话语中透露着一丝戏谑。

见其没有回应,依然低垂着头,苗辄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上前扶起一看,只见盛庸嘴角流出一丝黑血,显然是已经服毒自尽了。

人虽然已经死了,但公事还没办完。

苗辄吩咐手下力士挨个房间搜一遍,看有没有遗留的罪证。

此时茶桌上的一个物件,引起了苗辄的注意,他随手拿起一看,原来是一封朝廷通政司下发的邸报,看来盛庸是从这邸报里看到耿炳文被问罪的遭遇后,预测到了自己的结果,于是给自己安排好了后路。

苗辄暗暗叹道:“看来这盛庸在淮安还是有些底子的,就凭他手里这封邸报就能看出,淮安州府里还有许多盛庸的门生故吏。”

永乐朝规定朝廷下发抄送的邸报,地方上只有县令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收到,而盛庸如今只是一介平民,自然是已经没有这个待遇了,很显然这是淮安地方官员送给他的。

在锦衣卫力士们搜查房间的间隙,苗辄向盛庸的老仆人打听道:“老人家,这盛老将军就没什么亲人了吗?”

老仆人回道:“回大人,我家老爷无儿无女,而我家夫人又于十年前去世了,所以我家老爷没有亲人了。”

“噢!”苗辄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半个时辰后,力士们将各个房间都搜了个遍,但只搜出几箱破旧衣服以及几十两碎银,连那件二品官服都有些旧了。

合着忙了半天,啥也没有。

苗辄心想:“这可如何交差?总不能把这几十两碎银也收了吧!”

“算了,回去就如实说吧!”苗辄摇头叹了一声。

出门前,苗辄回头看了一眼这简陋的院子,感叹盛庸的清廉,又自掏腰包留下十两银子递给那仆人,让他好好安葬盛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