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不行那就打 (第1/2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甘武五指握拢,掌心传出一阵空气的爆裂声。

“如果来软的不行,那就只能动武了。”“到时候还得靠顾老将军调兵遣将。”

顾成道:“老夫年迈,本该卸甲归田,承蒙先皇器重,仍让我镇守边疆。柱国公用兵如神,不如我将兵符给你,你到时自行决定,行否?”

“这不合规矩吧!”

“难道柱国公觉得我这一副病体还能上前线指挥吗?”顾成从怀里摸出兵符递给甘武。

甘武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接过了顾成手中的兵符。

又过了一日,四十五名锦衣卫全部归位,甘武带着他们出发了。

甘武刚进到铜仁府境内,就看到大批的苗民手持五花八门的武器,正集结朝铜仁而去,甘武只好另择近路,绕过这些人往铜仁而去,可当甘武来到另一边却也同样发现,这里的苗民也在聚集。

沿途苗民把路都给封了,这是要断了官府求援的后路。

甘武觉得已经没有去铜仁的必要了,只能调兵镇压了。

大明在铜仁与思州两府交界处设有两个边卫,有一万三千余人。

只要把这一万三千余人调过来,这些苗民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可当甘武来到清浪卫驻地时,却被告知,昨日思州府治下两个长官司的苗民,在土司的带领下已经先一步攻击了州府,清浪卫指挥雷子旸亲自带了两千人去解围。

平溪卫也抽了一半兵力前往思州府衙。

现在两卫留守的加起来还不到五千人,而铜仁暴乱的苗民少说有四五万人,这个人数是甘武根据一路上看到的情况估摸的,这还是保守估计的,实际人数可能会更多。

摆在甘武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带着剩下的五千人去平息铜仁府苗人暴动,二是等思州暴动平定以后,再集合全部兵力进攻铜仁。

但很显然,这两个都是下下策,甘武还不至于愚蠢到这个地步。

赵平荣建议:将驻扎在镇远的偏桥卫、兴隆卫、镇远卫调过来。这三卫有两万五千人,加上现在的五千刚好三万。

苗辄不擅军事,但他觉得三万正规军打五六万没训练过的苗民那将毫无悬念。

苗辄道:“大人,我认为赵总旗的建议可行,从这去镇远不过一日路程,骑快马半日可到。”

甘武担心铜仁的兵力不足,难以抵挡苗民的攻势,于是他决定先带这五千人回去,只要守住铜仁,到时就可以与苗辄里应外合。

时间来不及耽搁,甘武把兵符交给苗辄,又让赵平荣跟着,确保路上安全。

而甘武则带着清浪卫、平溪卫五千人快速赶往铜仁府。

铜仁府东西两面山峰连绵,山路崎岖,甚至连官道都很难修建,特殊的地势给其提供了天然屏障。但是一旦要道被遏制,铜仁就会变成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

甘武通过对地形的分析,认为西面通往铜仁的道路肯定已经有重兵把守了,南面虽地势相对平坦,但敌人为了防止南面卫所军队的增援,肯定也会在必经之路上设下层层关卡,就算我们能顺利打进去,恐怕到时候铜仁城已经破了。

排除了种种不可行的方案后,甘武决定带兵由湖广交界处,从东面的万山山区进入铜仁,以此绕过苗民的堵截。

九月初九午时,甘武带兵翻山越岭终于赶到了铜仁城东城门下。

此刻的东城门只有十余人看守,原来就在半个时辰前,少数苗民攻上了西城门,守城的千总将兵力全部调往了西门。

东城门的士兵看到援军到了,立即打开城门放甘武进城。

进城后,甘武不敢耽搁,带着士兵快速朝西门驰援。

此刻的西门城墙上,双方打得十分惨烈,明军已有抵抗不住的趋势。

甘武见此情形,带着人朝苗人猛烈的杀去。

突然从天而降的神兵将苗民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就被赶下了城墙。

铜仁知府周易康身负两处刀伤,还坚持带领官兵拼死守城。周易康的官袍早已被血水浸透,他提着已经砍缺口的军刀来到甘武身旁。

周易康军刀撑地,单膝跪地行武官礼:“卑职铜仁知府周易康拜见巡抚大人。”

甘武扶起周易康:“周大人辛苦了,快快请起。”

苗人虽然暂时退了,但肯定还会袭来,甘武准备召集武官,制定守城方案。

甘武大喝一声:“千总何在?”

周易康对甘武说:“大人,倪千总已经战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