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收获39400吨 (第2/2页)

是吧?

但事实上还要交钱,缴纳各种杂税。每户不是按照人头交钱,而是按照每亩地交人头税,1亩地要再缴20文钱。

1顷地就是整整1贯钱。

这还只是正常的、和平的年头。遇到战争,还会加税,加税多了还要预收明年后年甚至十几年后的税。摊派就更不用说了,为了国家打赢外仗,必须缴。

为什么冕州这里的普通农民不用缴摊派?其实只是因为很难收上来,那干脆就压榨地主,让地主再从农民身上弄钱补回去。

因此某种意义上,普通的农民其实也缴了摊派。

农民如果没有积蓄,在收获的时节就必须卖粮筹钱,而这时候的购粮价都是暴跌的。为了缴上人头税,说不定就要卖出去1石粮。

在这种时刻,也是地主再次盘剥农民的时刻,他们会让农民把粮卖给他们,恐吓他们粮商那儿的粮价比自己更低,还会被他们骗,把粮背过去还会被人抢了等等。

有胆小的农民把粮卖给他们的话,他们还会把从农民手里收上来的粮囤积起来,等到购粮价高一些之后再卖给粮商,谋取利润。

因此,延寿教趁此机会将粮店的购粮价稳定在300文1石,而且不用背着粮往城里赶,直接在村铺就可以卖。

但是粮换盐的价钱当然也降低到了600文,不然还按1200文的高粮价来换盐,那得被套走多少盐呢。

延寿教300文1石的收粮价格让地主们都很无奈,他们想盘剥农民也得把粮价压到200文1石甚至更低。

如果是300文1石的粮,没什么赚头。

为什么无奈呢,因为天还是有点旱,冕州的田地产量并不理想,比往年少了小两成,粮价贵一点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