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终有离别日 (第1/2页)

太岳山,某一小山头。 原本的蓝天白云霎时间变幻。 有滚滚乌云凭空出现。 不多时,自有道道雷霆之怒在云层中穿梭。 王晓蓉手持一把宝剑施展毕生所学开始应对雷劫。 她凌空而起,一如当年的张君宝一样,无畏无惧。 “金丹雷劫。” 李元文抬头观望,任由随着劫云一同到来的大风吹袭己身。 一旁的小刘基则拽住了他的衣角,然后捂住了一只耳朵。 “一代新人换旧人,我的弟子也都大多金丹了。” 张三丰得知王晓蓉要渡劫后,自然是要出来看看的,如此幸事,他已经思索着要送些什么礼物给自己这位师侄了。 他与李元文相识多年,两人平辈相交。 真是时间飞逝浑然不知呀。 但见王晓蓉一出手就是雪意剑法,迎着第一道雷霆来了个照面。 剑尖灵力闪动,自有剑芒挥出。 接连几十道雷霆落下,都被王晓蓉轻松接下。 “四九雷劫吗?应该不可能,最起码也是五九吧。” 一如李元文所想的那样。 的的确确是五九雷劫。 王晓蓉不止会雪意剑法,对太极之道也有所涉猎。 纵然是五九雷劫,也没有狼狈。 就像,就像是天女下凡一般,简简单单,又不显平凡。 待一切烟消云散,生活再次趋于平静。 …… “师父,你说,以后的天下真的会太平吗?” 树下,刘基捧着一本书问向在躺椅上闭目沉思的李元文。 对这个问题,李元文想到了那个科技大时代。 太平吗? 或许,那个时代也算得上是一个太平盛世吧。 于是他睁开眼睛看了眼头顶上的枝蔓。 叶,已泛黄。 深秋,倚一角而独沐阳光,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嗯,总会太平的,到时候,人人都有衣穿,也都能吃饱饭,那时候,路边再无饿死的流民,百姓再也不用躲入深山。” 刘基又问:“那样再好不过了。” 自己的这个小徒弟,颇有一副慈悲心,想的多是天下百姓。 只是来不及了,时间不等他能看着刘基成长起来了。 “你师姐呢?” “一早就进山采药了,怕是快回来了。” “嗯,你且去修行吧。” 中午,王晓蓉果真回来了。 将采来的草药收拾好,该晒的晒,该磨的磨。 动作很是熟练。 李元文看着这一幕,心里有点舍不得,他有一种预感,也许,用不了几天他就该走了 可他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 “晓蓉。” “师父!” 听到师父再喊自己,王晓蓉连忙放下了手里的活儿。 “你且过来。” 李元文从上到下的打量了她一遍,岁月的冲刷似乎在她的身上没有丝毫作用。 尽管王晓蓉已经四十多岁了,可依旧是双十年华般的模样。 这就是金丹期真修,寿可破百载! “师父,您是有什么事儿要吩咐吗?” 在王晓蓉的神念感知中,师父他老人家此刻宛如是腐朽的树木,生机微弱,恐怕是没有太多的弥留之际了。 李元文感受着秋风飒飒,泛黄的树叶也快要走完它们的一生了。 这种真实的感觉,他是真的很舍不得呀。 “没什么事儿,就是想喊喊。” 王晓蓉:“……” 可谁知下一瞬李元文却话锋一转:“若是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师弟就该你照看了,还有,你也不要老是待在山上,也该下山走走。” 王晓蓉张开了嘴想说些什么又说不出来。 人生总有离别的时候,不是在离别的长亭,就在在离别的路口。 真修也是如此,金丹寿二百,元婴寿五百。 看似漫长,实则跟浩瀚时间长河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 “去晒药材吧。” “嗯。” 千言万语,终是化作了一句普普通通的话。 或许,人生的真谛就是普通又平凡。 第二天,张三丰不请自来。 两人于石桌旁坐下饮茶闲聊,俱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张三丰说:“天数已知?” 李元文:“已然到了。” 张三丰:“我也该走了。” 李元文:“去哪儿?” 张三丰:“诺。” 见张三丰指了指天,李元文瞬间明悟,这是又要渡劫了。 只不过,介时就是离开此界了。 “是飞升啊,对我来说,好久远,明明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可是偏偏有人告诉我他就要飞升了。” 李元文的语气既无艳羡,也无嫉妒,有的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的平常心。 回想这百年,李元文惊觉自己还是有许许多多的放不下与舍不得。 时间缓缓流逝,有时候,哪怕是发呆也能发现时间过得飞快。 下午,日头渐偏。 李元文心有所感,对在这儿陪他喝了一下午的茶的张三丰道: “你说,一个人要是害怕离别,不愿意去体会那种痛苦,会不会就变得不敢交朋友,不敢与人说话聊天呢?” “会,念旧的人最痛苦,无情的人未必还能被称作人,茫茫渺渺,有情人常在,无情者尽辞。” 张三丰说出了他的答案。 李元文眼神变得有些空洞,似乎是在想什么事情。 “也许,我是知道我的道的,只是不愿意知道。” “走好。” 李元文在躺椅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