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 (第1/2页)

杨夏听到有这么多的设施设备要换,索性直接说道:“要不公司拨款重建学校吧,正好现在的这个地址也不太理想,靠近马路,延边我们又建设了工厂,来往车辆多,噪音大,必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到时候让陈建驹重新选址,重新建一所学校。” 肖爱民听了兴奋道:“重建那必然是极好的,不过不能以拨款的名义,而是捐款,毕竟村小学还是隶属于县教育系统管辖,只有他们那边或者村集体才叫拨款,企业这边只能是捐款或者赞助。” 杨夏笑了一下:“行,捐款就捐款,香江那边不是也有很多明星捐款建设了很多希望小学吗,那我们公司也捐一所,这还是为了自己村子的。既然有钱了,就不能亏待了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是??” 肖爱民忙不迭的点头。 杨夏:“这样,我们直接成立一个山岭村小学专项扶持基金,以公司的名义直接捐款五百万重建小学,另外每年拿出两百万用于招聘老师、奖励同学、购买设备等支出,如何?” “五百万??”肖爱民惊愕的喊出来。 杨夏好奇的问道:“怎么,不够吗?” “不是不够,是太多了。” 杨夏笑了一下:“一点也不多,教学楼的抗震级别至少得达到八级以上,每间教室的教学设备,电子设备等怎么也得和县小学配置相等,如果有条件甚至得超过他们,另外操场、篮球场等运动场所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得培养孩子从小喜欢运动的习惯,这样才能野蛮少年之体魄,文明其精神。” 肖爱民再次朝着杨夏头来了赞赏的目光。 “我没想到的您都想到了,看的出来,您是真的为了这群孩子好。” 杨夏笑了一下:“把教学质量搞上去,这样就能让家长们摒弃县城教育资源好的错误观念,别搞得我们山岭村好像培养不出人才一样,这样让其他村的人看到,岂不是太没了面子?” “是是是,有道理有道理,和您之前说的一样,有了优秀的教育资源,没准其他村的家长也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 “那就送来嘛,我们一视同仁。” “哈哈哈哈……” 学校建设这边两人达成一致。 剩下的只需要肖爱民和学校的领导说一声然后校领导再往上报就行。 能够得到杨夏这样的好处,县教育系统的领导不可能没有表示。 就算经济上不支持,在教学资源上面,多少会倾斜一些过来。 说来说去,不得博杨夏一个面子,还他一个人情。 杨夏看着肖爱民: “接下来说第二件事,现在学校一共多少老师??” 肖爱民掰起手指头数了起来: “包括校长主任在内,一共九个。” “几个班级??” “八个班。” “每个班多少人?” “不一样,有的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相对少一点,也有五六十个,有的年级只有一个班的,学生相对多一点,有七八十个。” “这么挤,怎么有学校效率呢!” 肖爱民叹了一口气:“没办法,缺老师。” “按照现在的学生数量,学校得有多少老师,才是最优方案?” “至少二十名,而且最好是学科与专业对应,这样才能把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杨夏:“所以我说的那另外两百万,就是用来奖励老师和学生的。基金成立后,按照教学质量,这两百万划分成十三份,留一份用来奖励学生,剩余十二份,每个月对应每个老师的教学质量,发放不同金额的奖励,但是最低不能低于五千元每人!!” “五千??” 肖爱民整个人目瞪口呆。 “怎么?” “也太多了吧,现在老师的基本工资也不过两千左右,再加上下乡补贴多一点,你这忽然加五千上去会不会多了点?” 杨夏摆摆手:“一点也不多,您也知道我们这里是穷地方,如果不多给点钱,谁愿意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山岭村的未来是青年,是孩子的。” 肖爱民跟着笑了起来。 他拿出手机快速的计算了起来。 两百万划分成十三份平均每份十五万多。 十五万才平分给二十个老师那就是七千多。 按照教学质量的差异或高或低。 肖爱民再次吃惊的看着杨夏: “如果这样算的话,一个小学老师加上基本工资和补助,一个月能拿一万块了,这都超过大部分的乡村小学老师了。” 杨夏点点头:“这还只是开始,等我们公司的资金流稳定下来,还会更多。” 肖爱民整个人乐呵了起来:“那我们学校肯定不愁没老师来了。” “暂时就先这么做吧,先把老师招过来,下午我让陈建驹去村里面选址,我们得把山岭村小学建成示范学校。” “那是极好的。” 关于学校的问题。 肖爱民和曹荆棘同步进行。 事情很快落实,不到三天选好地址,好几台推土机便开了进来,开始施工…… 而肖爱民这边,和校长梁新说了一下后,两人又去县里面找到了教育系统的一把手。 一把手兴奋的给两人泡了一杯茶喊道: “好事好事啊!” “杨夏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