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打破世界纪录 (第1/2页)

一旁的助理惊奇的喊道:“我没有听错吧教授,你说的可是比花生米粒还要大?” “是的,我没有说错。” 他将一株即将开穗的稻苗捧在手心,低头仔细的看了又看,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 “这将会是人类世界农业史上的又一辉煌成就,该水稻的农业种植技术一旦成熟,将会影响整个世界的粮食产量。” “甚至可以预见,中国将会从一个进口粮食大国一跃成为出口粮食大国,中国的农业生产,将会迈上新台阶。” 一旁的助理听到这,内心十分感慨, 环顾四周,发现所有人的焦点都在稻田里,于是探着头,凑到教授的耳边,小声说了一句。 “要不我们偷偷的带一株禾苗回去?” 教授当即回头凝视着对方,沉默了好一会儿。 “我们美国人做研究,不偷不抢,否则丢了美国人的脸。如果要的话,可以找袁老拿,买也行,就是不能偷。” 助理便不做声了。 因为他知道,袁老不可能把刚培育出来的新型水稻送人,就算是卖也不可能,他们想把水稻带回国做研究,几乎不可能。 可现在教授都已经发话了,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不过说来也是,美国人做研究,什么时候到了偷的地步。 袁老现站在田埂上,接受每一个国外农业研究者们的提问,周围摆放着十几架摄影机。 自打杨夏给袁老治好了身体,现在的袁老,身体状态非常好,对于外宾,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这块盐碱地实验田,每一个节气,都会有一个开放日,除此之外,其他时间,恕不招待。 所以这些研究者们想要来观看比人还高的稻子,就要准时在开放日内过来,过了这个时间,就算求姥姥告奶奶都没有用。 日本农业学者步川库子一脸崇拜加好奇的看向身旁已经九十岁的袁老,兴奋的问道:“袁先生,按照实验田现在稻苗的长势,您觉得,一亩地稻子的产量会是多少?” 袁老摇摇头。 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有朝一日,他真的实现了禾下乘凉梦。 这个意外发生太过于突然,这在他的农业研究中是不正常的,是一个奇迹。 所以他不确定,不确定的事情,他不能说,毕竟现在禾苗,稻穗都还没生长出来。 所以他说:“现在还带不清楚,如果稻苗还会生长的话,产量应该不会太低。” 步川库子笑了笑,说:“当然,我可以预见,产量应该可以打破世界纪录。” 袁老跟着笑了笑。 “我在乎的不是纪录,我在乎的是人民的饭碗,要是大家肚子都填不饱,我要这些纪录又有什么用呢!?” 步川库子点点头。 “中国人口基数大,吃饭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还好有您在。” 袁老点头,步川库子重新又回到稻田里面研究水稻了。 袁老接受完外国人的提问与好奇,环绕着盐碱地走了一圈,田地里面的科学家们不停的回头和他打招呼。 袁老也是挥手致意。 不多时,助理忽然提醒了他一句。 “杨夏已经从法国飞往首都录制节目了,您看我们现在要不要飞过去,节目组已经提醒我们好几次了。” 袁老抬头看向天空,好似能看到杨夏的飞机一般,笑了笑:“杨夏也去了啊?” “嗯。” “那我们是该去了,不然节目组的会说我们倚老卖老,杨夏必须尊敬。” 他看了一眼手上沾满的泥巴,蹲在田埂上揉搓了几下。 双手负于身后,对着助理说:“走,去京城。” 在上车前,提醒了自己的徒弟,一定要守护好这实验地。 这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水稻田,价值也不仅仅只是十几亩良田,已然成了国内最为重要的宝贵财富。 袁老坐在车上。 “有什么事情做不了主的打电话沟通,要是出穗了第一时间拍照发给我。” “知道了老师,您放心去京城吧。” “嗯。” 关闭车窗,SUV扬长而去。 袁老对着副驾驶的助理说道:“你现在问问,杨夏什么时候到,下榻哪家酒店,就说我想请他吃个便饭。” 助理回头好奇的问了一句:“还是您自个儿掏钱?” “是。” 助理一脸心疼的说:“您工资才多少啊,在基地在外面,都是您自个儿掏钱,明明可以走公账的。” 袁老淡淡笑道:“吃顿饭的钱总是有的,我记得首都有一家地道的杂酱面,味道不错。” 助理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您就请杨夏吃杂酱面啊?人家可是大公司的董事长诶,会不会有点寒酸??” “不寒酸,我相信我这点面子还是有的,而且像他这种级别的企业家,什么东西没吃过,大鱼大肉的早就吃腻了,来一碗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杂酱面,正好。” 助理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是啊,最好再家两瓣蒜,绝绝子。” 袁老皱眉好奇。 “绝绝子是什么?” 助理:“不是东西,就是很不错的意思。” “额,绝绝子……你们年轻人思维就是活跃。” 从沙漠到库尔勒再到和田,从和田坐飞机到乌鲁木齐再转机去首都。 在乌鲁木齐候机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