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皇帝交差 (第1/2页)

今上宠幸淑妃,即便答应,估摸着肯定许给了永嘉侯府不少的好处。 大殿中,皇后谢婉仪也亲自迎到了门口,嘴角带着端庄温婉的笑意,见谢氏进来,只朝着她点头道:“姑母。” 谢氏连忙福身行礼,谢婉仪虚扶了一把,拉她进殿就坐。 “陛下说……薛莹有意与表弟和离,不知姑母可知此事?”谢婉仪看着谢氏,开口问道。 虽然她们当初提出了希望陛下能答应让韩烨再娶一位平妻,但到底没有动摇薛莹的地位,毕竟他们的婚事,也是陛下的赐婚,再怎么不满意,他们也不敢打陛下的脸。 但和离那么大的事情,薛莹都已经说到了淑妃这里,身为婆母的谢氏,大约也不会一无所知吧? “他们要和离?”谢氏满脸惊讶,在她看来,薛莹是吃死了他们武定侯府了,用那种没脸没皮的把戏嫁进来,怎么可能要求和离呢? 除非太阳又从西边出了? “姑母真的一点都不知道此事吗?”谢婉仪看着谢氏面上的表情不似作假,不禁也多了一丝疑惑,她们猜到了薛莹可能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唯独没猜到薛莹会和离。 但既然这是皇帝亲口说的,肯定不会出错,谢婉仪微微蹙眉,想了想道:“也不知道这薛家葫芦里卖什么药……” “管她卖什么药,只要她肯和离,让表哥恢复自由身,那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嫁给表哥了。”谢婉淑心思单纯,脸上笑得十分肆意,一想到可以做韩烨唯一的正妻,脸颊顿时就羞的通红的。 “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怎么能说这种话呢?”谢婉仪暗暗摇头,只轻声训斥道:“母亲教的你都忘了吗?” 谢氏此时脸上的表情却有些七彩斑斓,虽然谢婉淑用不着做平妻了,可她一进门,膝下就多了个庶长子,而且按韩烨的意思,是要记为嫡出的,这可是勋贵之家娶妻的大忌啊! * 御书房中,皇帝询问过了边关如今的情势,又说了几句褒奖的话,君臣两人便免了俗礼,一同坐至暖阁里的榻上,摆起了棋局。 “最近可有见过侯爷?”皇帝比韩烨大八岁,不过而立之年,继承大统也才只有四年,韩烨是他登基后第一个钦点的探花,又是出自武定侯府,对他自然是格外看重。 “两年未见了。”韩烨恭敬回话,见皇帝专注着棋盘上的动向,也不敢怠慢,只缓缓回道:“家父还是老脾气,从不愿和家母示弱,要不然也不至于在榆关一待就是这些年。” 身为武定侯,完全可以在京城谋个高官厚职,根本不需要常驻边境,但韩鸿泰却是异类,除了两年一次的朝觐,别人休想在京城见到他的人影。 “朝觐在即,你们父子也可以见上一面了。”皇帝摆下一枚黑子,封住了韩烨的一角。 韩烨不慌不忙的落下一子,被皇帝封住的地方,忽然就多了一个豁口。 皇帝蹙了蹙眉心,虽然当初点韩烨为探花,的确也是看在了谢家的面上,但不可否认,皇后的这位表弟,确实天资过人,有尧舜之才。 要不然……他也不会把薛莹配给他,让他这样的青年才俊,多了一个为人诟病的缺陷。 但现在……薛莹竟然要和离。 作为皇帝,他当然可以不答应,可若真的不答应,当初的那一段乱点鸳鸯谱,就会成为他帝王生涯的一个污点了。 那些史官文人,最喜欢以小见大,来评判一个皇帝是否圣明,是否昏庸。 可若是韩烨自己不答应和离,那就另当别论了。 “见过淑妃的妹妹了?”皇帝见自己并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心思也就不在棋局上了,索性把玩着棋子,也不落子,只装作无意间的开口问道。 “见过了,微臣正有一事不解,想要回禀陛下。”韩烨说着,从炕上起身,半跪在皇帝的跟前道:“薛莹拟了和离书给微臣,说要同微臣和离,但臣与她的亲事,乃陛下赐婚,若要和离,也需回明陛下,怎可一意孤行?臣惶恐……可是陛下已经许诺了她什么?” 皇帝见他这么说,眸中闪过一丝困惑,韩烨的反应,似乎和他想象中有些不同,按说他本就不喜薛莹,知道对方肯与他和离,应该高兴才是…… 不过韩烨毕竟聪明的很,未必参不透当初他答应指婚的目的,也许只是在他跟前装装样子也说不定。 “朕的确答应了她……准她与你和离。”皇帝说着,语气却顿了顿,低头看着韩烨伏地的后背,继续道:“但你也知道,那是因为淑妃哭着求朕的……”皇帝独宠淑妃,朝野皆知,这个理由,就很容易说通了。 皇帝脸上还故意流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你起来吧,朕也想通了,当初是朕没有考虑周全,就下了旨意,你这一走就是两年,想来薛莹在你们武定侯府的日子也不好过,外头流言蜚语不绝,她一个年轻姑娘,受了委屈,自然是要朝她姐姐哭诉的。” 韩烨面色凝重……当初的确是他在新婚之夜不告而别,让薛莹成了京城众人的笑柄。 至于她在武定侯府的日子好不好过……就昨日母亲把她遣去龙安寺施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