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 (第1/4页)

五艘区域防空战舰中的四艘防空导弹驱逐舰被配置在了最北面。而此时舰队正在逆风向东行驶。所以这四艘防空导弹驱逐舰就位于航母的左侧。四艘防空导弹驱逐舰的导弹照射雷达都指向了左侧的北方天空。而那艘区域防空巡洋舰却稍微近了一点。当时在安排这艘巡洋舰的时候,黄伯涛也费了一番脑筋。

作为中国唯一的一艘巡洋舰,也是中国最强大的区域防空战舰,这艘以“台湾”命名的巡洋舰可见是所有海军人员心中的一块宝。但是宝归宝,大家却没有忽视战舰本身存在的问题。这是一艘才服役不到半年的战舰,而作为中国的第一艘以区域防空设计的巡洋舰,本身自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是排水量1。2万吨的巡洋舰根本就没有建造过,在舰体上必然存在着问题。很多人要问,航母都能造,怎么巡洋舰就存在问题了?航母与巡洋舰可是完全不一样的舰种。航母注重的是与飞机的配合,并且受到的威胁并不大,所以采用的是大分舱结构。而巡洋舰注重的却是导弹的使用,并且要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所以采用的是小分舱结构。而这中间的差距自然很大,不可一同讨论了。而“台湾”级巡洋舰上采用了中国与法国联合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并且还安装了第一种无源雷达。所以在电子设备上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性。如果按照正规的防空队型的话,巡洋舰这类探测能力更强大的战舰应该靠得更外一点,为全体防空战舰提供情报支持。但是现在这艘巡洋舰却躲在了四艘驱逐舰的后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450公里的距离,对速度达到3马赫的导弹来讲,只需要7分半钟就能跑完了。而在过了5分钟之后,最前面的导弹已经进入了防空导弹的拦截范围。很快,四艘防空导弹驱逐舰的舰艏上就腾起了一枚枚的远程防空导弹,而这些导弹以每2秒一枚的速度离开驱逐舰之后,被压缩空气弹射到了约100米的高度,导弹的主发动机才点火,喷出长长的火焰之后,立即窜入了高空,向着北方的天际飞去。

中国的防空导弹驱逐舰装备的是S…300MVP2型的海射型。其最远射程能够达到120公里。而对掠海飞来的导弹的拦截距离却只有40公里。虽然此时来袭的导弹还在120公里之外,但是以双方对进的速度,当双方接触的时候,正好在40公里的距离上。而在导弹发射之后,舰上的火控系统也快速的运转了起来。

导弹在发射之后,最先使用的是惯导与指令制导,并不需要舰上的火控雷达引导前进,只需要从相控阵雷达那接受间断的目标信息参数,就能自己向目标飞去。而此时,提供这些参数的并不是舰上的相控阵雷达,而是空中的YJ…12预警机,是通过战术数据链将目标信息直接发给导弹的。而在到了攻击距离上之后,将由战舰上的火控照射雷达对目标发射连续的雷达波,引导导弹进行攻击。虽然这是一种比较老实的防空导弹制导方式,但是也是经过检验,最为可靠,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种制导方式。而且,这还是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唯一能够有效使用的制导方式!

当防空作战开始之后,就再也不是指挥官能够控制的了,除非准备放弃防御,让导弹直接打到舰艇上。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防空作战几乎不需要人做多少敢于,很多事情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很简单,当雷达发现并且锁定了目标之后,导弹被弹射出去,而雷达开始发射中继制导信号,当导弹接近目标之后,火控照射雷达启动,想目标发射连续的雷达波,而导弹就跟着这道雷达反射波飞向目标。可见,这个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在高强度的现代战争中,以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同时做这么多事的,即使是进行分工,人的反应速度肯定也跟不上情况的变化。所以,这一切都只能依靠计算机来辅助完成。其实,准确的讲,人只在这中间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只起到了最初下命令的作用。而当防空战斗全面开始之后,人是无法,也不能干预电子系统对导弹进行的指挥活动的。

当四艘防空导弹驱逐舰发射出了第一批导弹之后,在它们身后大约5公里处的区域防空巡洋舰也开火了。巡洋舰使用的是性能更先进是防空导弹,这是中国与法国联合研制的,才定型,而这次装备到“台湾”号上的是第一批出厂的120枚导弹。而这种远程防空导弹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射程达到了60公里。只是,现在它需要这批导弹进入火控照射雷达的范围,所以见发射距离缩短到了40公里。

而在航母舰队的防空系统中,出了由载机在外围组织一到两道对空防线之外,主要就是由这些护航舰艇提供2道防线了。现在正在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