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部分 (第1/4页)

,所以大批的工程与技术人员也跟了过来,让飞行员边飞边改,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雷达的问题,并且立即做出改进。而这让赵隼鹰这批天之娇子觉得很不公平,似乎他们一下变成了飞行实验大队一样!

当然,出了在雷达系统上的改进之外,这批F…15还针对对地打击的需要,在别的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改进。发动机的推力由90千牛提高到了100千牛,而且在不开加力燃室的情况下,推力也达到了65千牛。这让战机具备了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先打开加力,让战斗机达到超音速状态,然后再关掉加力进行巡航飞行)。而在提高推力的同时,发动机的燃料消耗降低了15%,算上增加的油箱空间,战机的作战半径提高了20%到35%,具备了远程打击能力!而在使用了新的武器管理系统,以及增加了两台中央计算机之后,战机已经能够携带解放军空军95%的对地(海)打击武器,也能够使用欧洲的武器。因为提高了作战半径,飞行员的滞空时间也增加了不少,因此战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又做了改进。甚至可以直接使用自动驾驶系统来控制战机降落。因为对地打击是非常危险的任务,而且在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的时候,损失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以往的战例统计,在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的时候,被击落的战机中,有60%是北近程防空导弹或者单兵防空导弹所击落的。所以,针对这些威胁,这批F…15加装了更多的电子干扰设备,特别强调了对红外引导导弹的干扰能力。在经过这些改进之后,F…15Ⅲ型战斗机已经达到了世界上最优秀攻击机的水平!

十来天的飞行训练是非常枯燥的,特别是,赵隼鹰他们以前本来就是使用F…15的攻击机大队,而在短短三个月之中,就由F…15换到了F…13,现在又换了回来。而换回来之后,才发现,现在的这种F…15已经不是他们所熟悉的了,特别是中央计算机系统中增加出来的那么多的功能,把很多飞行员都搞蒙了。在他们这批飞行员看来,以前的F…15就已经很先进了,而且F…13也不错,而新增的很多功能都用不上。但是,当他们熟悉了这些功能之后,才明白了研制人员的那份心意。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提高飞行员的生存能力,以及减轻飞行员的负担所增加的,看来,这些在后方搞科研的同志,也知道前线飞行员的要求吧!当然,他们不知道,其实很多退役的飞行员都加入了科研所,他们并不负责研制工作,就只是向科研人员提出飞行员的要求,好让他们研制出更能够满足飞行员要求的战机!

通过这10来天的飞行实验,赵隼鹰也很有感触,那些救生设备是使用不上了,而每次飞行实验的时间都控制在了2个小时之内,所以那些减轻飞行员负担的功能也用不了很多。赵隼鹰最满意的就是新的雷达,当他使用这种新式雷达的时候,赵隼鹰的感觉就如同从使用刀剑一下子上升到了使用机枪的士兵一样,让他对在未来的空战与对地攻击中占据主动地位充满了信心。

在几次测试下来,这种雷达的数据也已经确定了,其对空探测距离这250公里左右,这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现在大多数战机上的火控雷达。而且,这种雷达并不分目标的大小,以及目标的高度。只要目标存在,不管它有没有发出电磁波辐射,都无法逃过这种雷达的眼睛。因为,在空间中,电磁波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有目标存在,就会对周围空间中的电磁波产生散射与反射,形成一个电磁波的真空。而这种雷达的工作就是依靠探测这些电磁波真空的存在,然后分析这些真空的大小,反射电磁波的强度,以及运动的速度,高度等等来确定目标的性质。而最让赵隼鹰满意的是,这种雷达本身并不发出电磁波,也就无法被对方的被动雷达探测到。如果能够解决战机本身反射雷达信号的问题,那就能够做到彻底的雷达隐身了。虽然,这样的隐身效果并不全面,但是也已经大大的解决了容易被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在进行防空压制的时候,当战机从低空渗透的时候,对方多半是依靠被动方式探测目标的,那这就消除了很大的危险!

10天的训练很快就结束了,而大队的飞行员也都以及掌握了这种新战机的使用方法。在聂鹏举大队长的带领下,他们已经开始研制新战机的作战使用方法。由于时间紧迫,印巴战场上的硝烟再次弥漫了开来。所以大队的三个中队分做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中队抽出一个小队组成,分别研究空战战术,对地攻击战术,以及防空压制战术。因为防空压制行动是一种很特殊的对地打击方式,危险性非常高,所以被单独拿出来研究。

赵隼鹰分到的任务的进行空战战术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