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部分 (第1/4页)

家丫�玫搅斯�谛碌拿�睿�⑶叶裙�宋O铡O衷谒�歉匣厍跋撸��且�凑展�诘陌才牛�哉匠〗�幸淮涡碌牡髡��

大多数国际观察家都认为,在爆发了提斯浦尔事件之后,中国军队在印度的进攻肯定将有所缓和,毕竟,这一事件引起的反响太不好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军队不但没有停止进攻,甚至在经过短暂的战术休整之后,立即开始了新一轮的猛攻,而东部战区的进攻最为猛烈,好象是中国在证明自己并不应该为提斯浦尔的事件负责一样。

其实,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中国立即发动新的进攻,就是要趁提斯浦尔事件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在印度正犹豫是拼死抵抗,还是投降求和的关键时刻,通过军事上的压力,让印度屈服下来,迅速的结束这场战争。而这从中国军队在随后的行动中就能看出来了。

从新开始进攻之后,最先做出反应的还是志愿军,因为志愿军的战场部署基本上都已经到位了,而且现在印巴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定了下来,志愿军行动的压力自然减少了很多,而印度军队的抵抗强度也弱了不少。所以志愿军的行动对军事性的要求并不高,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为政治服务。而这从志愿军的行动上,就知道,这次志愿军的进攻并不是以获取多少军事果实为目的,而是以获得政治上,明确点说是在为迫使印度投降做贡献。

当40军接过了54军的部分防线之后,54军集中了所有的装甲突击力量,开始向新德里西北面的罗塔克发动了猛攻。虽然,驻守这座城市的印度军队达到了25万,而且基本上都是从前线撤下来的,已经有了充足战斗经验的老部队了,但是在54军的强大攻势下,罗塔克很快就陷入了危机之中。

现在已经到了战争的后期,虽然志愿军打着的旗号是为保卫巴基斯坦而战,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在实现中国自己的目的。即使是现在,54军的进攻仍然很猛烈,但是志愿军也已经转变了战争策略,将保护士兵的安全放到了第一位上来,毕竟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让士兵付出过高的代价,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在明确了战斗方式之后,54军的进攻主要以火力打击来完成。虽然战场支援攻击机无法从近距离上辅助54军的进攻,但是远程辟断攻击机能够使用防区外弹药对印度军队进行打击,只是这个成本过于高昂而已。当然,主要的火力还是54军配属的,以及从40军以及42军调派过来的远程炮兵。

参加对罗塔克炮击的炮兵规模达到了2个炮兵师,拥有155毫米以上的远程火炮1200门,大口径火箭炮480门,另外还有120具战术弹道导弹发射器。而为了对印度造成震撼性的打击,这次集中了至少5万吨的弹药,用当时指挥炮战的那名大校师长的话来讲,这就是要用炮火来压服印度,让印度在炮火中珍惜并且把握住和平的机会。

按照这一思想,54军对罗塔克的进攻正式开始了。而为了避免平民过多的伤亡,在炮击正式开始之前,已经向城内撒播了大量的传单,要求印度平民尽快离开这座即将受到毁灭性打击的城市,同时警告印度守军,如果再想用平民来掩护他们的战斗的话,那么受到伤害的将是他们自己,而绝对不是志愿军战士。当然,围城之战必须要留出一条活路来,让被围的部队有喘息的机会,并且有撤退的道路。而54军也正是这么做的。

在罗塔克通往新德里的公路上,志愿军的炮弹不时落下,只是炮弹的爆炸点到公路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是54军留出来的唯一的一条通道。在高空的几架无人侦察机严密的监视着这条公路上的过往车辆,只要是离开的车队都会被放行,而想进入罗塔克的车队都将遭到炮火的覆盖。几支向罗塔克运送物资的车队覆灭在这之后,印度人也认识到了志愿军的决心,也就再也不敢派车队前往罗塔克了。

炮击之前的宣传工作足足做了2天,而这2天之中,志愿军炮兵只是偶尔向城内发射几发炮弹,催促那些还在犹豫的印度人尽快离开。当炮击正式开始的时候,城内的250万印度居民已经逃走了200万左右,而剩下来的都是最贫困的印度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

提斯浦尔留在印度人心里的阴影确实是太大了,而在这个时代,政府要完全封锁新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此时,罗塔克的市长并没有逃跑,而是留了下来,按照这位勇敢的印度市长的话,在最后一位市民没有离开之前,他是不会离开的。而为了尽量减少在战斗中给平民带来的伤亡,剩余的市民被集中到了城市的几处安全区内,而印度人也在这些安全区上面打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