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部分 (第1/4页)

建造的时候,艰难造船厂正好要准备开工建造一艘UCL(超级油轮,排水量30万吨以上),所以安全部门就把注意力放到了这艘油轮上,并且很快就拿出了潜艇秘密建造的方案。而在个方案也不复杂,首先是把油轮的外壳造好,然后暂时不安装内部设备,而把潜艇的建造平台设在了油轮内,最后,在油轮下水的时候,潜艇也随同下水,进行舾装。完成舾装之后,再从油轮下面直接入海潜航到潜艇基地去。当然,这样做的话,成本肯定不小。首先,油轮内部结构要完全改变,成为一艘封闭是驳船,底部还要开一道130米常,35米宽的大口子。当然,最后这艘油轮是没办法使用的,肯定要想某中办法来销毁证据。当然,中国的安全部门肯定有这方面的办法了!

为了跟上油轮的建造进度(造一艘油轮的时间肯定比建造一艘潜艇的时间要短得多,毕竟民用标准要比军用标准低。现在大船厂造一艘UCL的时间一半在半年到一年,而一艘12000吨的攻击型核潜艇的建造周期一般要2到3年,有的甚至要5年)。中国海军舰艇建造总部几乎在一年时间内集中了海军造船部队的所有力量,特别是建造潜艇的工程师以及施工人员(军舰,特别是潜艇的建造中,最严格的就是各种标准,比如潜艇的推进轴,其同轴精度必须要达到微米级,而普通货轮推进轴的同轴精度只需要达到毫米级。另外还有焊接上的要求差距,而这恐怕是所有军舰建造中最麻烦的一项了。当然,在这是不可能详细阐述了,不然恐怕写一章都不够)大都被招了过来。而海军后勤部也全力保证了部件的供应速度。在海军数万官兵以及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这艘包含着海军人心血的潜艇终于在一年内完工了。这不但创造了一个中国式的奇迹,也同时让中国海军掌握了快速建造的方法,这为后来的大规模战争做好了准备,特别是在海军这种高消耗的军种中,掌握大规模的,快速的建造方法,是保证海军实力的关键!

1个月前,这艘钢铁鲨鱼在夜色中冲天的火光里面潜下了水面,离开了长兴岛上的江南船厂的船坞,悄悄的驶出了长江,直奔舟山群岛西面的潜艇秘密基地。

这个潜艇基地本来是不接纳攻击型核潜艇的,这是专门为战略核潜艇修建的基地。基地设在海边上的山崖里面,是一个巨大的洞窟。上面厚厚的岩石足以抵挡住千万吨核弹的打击,而完善的设施,足够为12艘战略核潜艇提供服务。这也是中国最大的战略核潜艇基地,平时有4艘094级战略核潜艇部署在这,并且一直保持有一艘潜艇在中太平洋盆地执行战备巡逻,一艘在返航的途中,一艘正在前往巡逻区的途中,而另外一艘在基地内进行维修与补给。而“黄河”号也是第一艘进入这里的攻击型核潜艇。

以这里为基地,海军部的潜艇实验人员,以及造船厂的工程师进行了20天的紧张实验。这主要是确定潜艇实际的性能数据,包括最大航速、潜深,安全潜深,声纳的工作范围、探测距离、探测范围,武器系统的使用效率,动力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标准输出功率、以及安静输出功率,电子设备的故障频率、使用效果,另外还有最新的非穿透型潜望镜的使用方法、工作状况,救生系统的极限使用深度、工作可靠性等等。而这些测试有数百项,每天出航,都要完成数十项的测试。所以,这艘本来预定载员70人的核潜艇,在实验期间,几乎每次都载了上百人,其中至少一多半是工程师与海军的测试人员!(潜艇的人员编制是按照三班倒的工作频率进行安排的,所以在这种非长时间出航的时候,一半都可以不用带那么多的操作人员,而且测试人员本身也是优秀的潜艇兵)

按照预定计划,测试工作在20天内完成了。而工程师拿到的最后性能参数以及安全性参数都达到了设计指标,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设计指标!

这艘“黄河”号因为使用的是HY…150高屈服度非磁性钢,所以并不需要每次出海之前都需要进行消磁处理,其最大潜深也达到了700米,就算是作战深度也可以达到550米。这已经比现在大多数潜艇要好了,大概只比俄罗斯最后的一艘“塞拉”级(又叫“金鱼”级,是用钛合金做耐压壳的,所以在潜深上确实要比普通的潜艇大多了)稍微少一点点。

最大速度能够达到35节,而当反应堆以额定功率的120%,也就是最大功率输出的时候,速度能够达到38节,这大概是现在的潜艇中速度最快的了。

因为采取了先进的降噪措施,使用了中国的第一代自循环式核反应堆(中国在10年前,就从俄罗斯引进了这种反应堆的技术,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