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部分 (第1/4页)

都是少壮派军官,这些军官本身就极富有进攻性。在他们看来,现在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力量用来发动战略反击了。同时,只有通过打击日本的战争潜力,才能够让中国在遭受最小的损失下,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很快,少壮派军官支持的主动进攻战略占了上风。首先,中国防御了八个月,国内机制已经完全进入了战时体制,而且,国家战争机器已经完全发动了起来,中国在印度洋上也制止了日本的进攻行动,挫消了日本进攻的锐气。所以,中国已经有实力打一场有规模的进攻战役了。其次,中国单面防御了八个月,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国民与军队的士气,现在急需一场进攻作战来提高国民与军队的士气。而且,这种进攻作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日本扩张的步伐,能够改变中国现在的战略局势。

当然,中国高层领导都是稳重派的,知道这场战役代表了什么样的意义。胜利了的话,中国将完全改变现在这种被动的局面,同时改善中国遭受到的压力。很可能,这就是这场战争中的转折点,是中日之间力量平衡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失败的话,恐怕中国的处境将更为艰难,因为要发动这么一次进攻作战,必须拿出中国海军的所有力量来。那么,失败之后,中国就必须要更长的时间积聚力量,这种被动的战略防御状态将持续更久的时间!

所以,在海军部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时,中央军委只有一条要求,确保行动的胜利,确保胜利完成任务,绝对不能让海军舰队遭受到更大的损失!为了做到这点,海军部的参谋人员做了非常巨大的努力。

首先,在选择发动战役的时机上,选在了日本准备登陆关岛的前夕。关岛的重要地理位置是不用说的了。虽然,现在关岛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在战略依靠上,中国基本上控制了关岛。而这也是中国从南美洲地区获取战略物资最重要的中转站。所以,关岛对中国的战略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即使,现在中国与南美洲之间的通道,主要走的是南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这条航线,但是如果能够打通西太平洋这条航线的话,中国就将更方便的获得南美洲的战争物资。为此,日本早就制订了攻占关岛的计划,只是在这之前,日本必须要先占领东南亚地区,所以攻占关岛的计划延迟了。现在日本已经控制了东南亚的局势,能够分兵关岛了。所以,日本已经开始向关岛方向集结登陆兵力,准备在关岛实施一次大规模登陆行动!

中国在关岛上只有一支500人的部队,主要是控制关岛上的警备雷达。而在这之前,中国已经决定向关岛增兵,但是增派的兵力在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岛与菲律宾群岛之后,已经无法到达关岛了。所以,中国在关岛上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根本就无法抵挡住日本的登陆行动!

中国选择在登陆关岛时发动对日本的战略反击战役,其实就是打了一个时间差。此时,日本主力舰队部署在日本本土南部海域,一方面可以支持登陆关岛的行动,另外一方面,又对东海与黄海构成了威胁,能够及时的阻挡住中国舰队的突围行动。但是,日本海军却必须要分兵关岛,所以能够用来与中国舰队作战的兵力自然少了很多!同时,这也能够牵制住日本在关岛上的登陆作战行动,在很大的程度上,掩护了关岛!

而在选择兵力方面,这次集中体现了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战术思想。虽然,在前面的数次海战中,战列舰表现出了极为强大的打击能力。但是,从反应速度,以及打击密度上来看,战列舰并不适合进行持续的打击作战任务。而且,战列舰本身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包括主炮的持续作战能力,打击的准确性,还有打击的有效性,这些都不及航母。当然,为了减少作战成本,战列舰仍然参与了这次行动,只是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轰击地面目标,为航母提供最强大的防空掩护火力,而并不承担海战打击任务!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中国海军在发现战列舰本身存在的多种局限性之后,已经改变了海军作战的战术思想,将航母当做了首要的兵力。而这是海军思想的又一个巨大的转变。可以说,从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战列舰正式成为了海军主力战舰之后,海军思想的又一次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最终决定了战列舰与航母这两种海军主力舰种之间谁是最重要主力战舰的地位!

为了保证海军航母舰队拥有足够的作战力量,中国将现有的8艘超级航母都集中了起来,组成了一支21前半叶最大规模的一支海军舰队。本来,中国还准备将最新完工的一艘“黑龙江”级航母,“汉江”号编入打击舰队中,但是在“汉江”号试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