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部分 (第1/4页)

�固鼓侵�跣〉暮>��

整个部署行动是相当严密的,在16日晚23点30分,所有攻击机的飞行员都已经坐到了驾驶舱内,而战斗机已经提前15分钟起飞,在巴基斯坦边境线附近巡逻。最先赶到战场的还是情报支援,以及战术支援飞机,包括空中指挥机,战略侦察机,战术侦察机,电子战飞机,以及加油机。

当地时间23点55分,巴基斯坦仍然没有对中国的最后通牒做出回应,所有关注这场战争的人的神经都甭紧了,中国已经做好了干预的准备,而再过五分钟,最后通牒的期限就将到来,现在大家关心的是,中国将在什么时候发动打击,是在最后通牒期限一过,还是先等上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呢?

此时鲁毅的心情也很紧张,命令已经下达了下去,C时已经定下了。而他一直看着墙上的那面挂钟,钟的时间已经调到了伊斯兰堡时间,还有5分钟,战争就无法避免了!

在后方,鲁毅是不可能看到前线的惨况的,甚至连那些坐在挂满了炸弹的飞机里的飞行员也不可能知道炸弹扔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场景。但是,谁都知道,当第一枚炸弹扔下去之后,中国就已经参与了进来,暂且不说中国会蒙受多大的损失,就算那些巴基斯坦的平民,他们又将在这场扩大的战争中受到多大的伤害呢?

50多年前,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同志加兄弟的友谊关系,但是50多年后,两个国家因为在利益上的分歧,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对抗的道路。而当矛盾最终演化成了战争的时候,受伤最严重的永远不是控制国家的政客,也不是在前线撕杀的军人,而是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他们才永远是战争的牺牲者。他们牺牲掉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幸福,家园以及生命,还有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前途!

第六章 空中战争

第六章 空中战争

在杜黑的制空权理论中,已经详细的阐明了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预言仅凭空中部队就能够获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但是直到20世纪末的南斯拉夫战争时,才第一次出现了由全面的轰炸来迫使一个国家投降的记录。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场很不值得称道的战争,因为轰炸最终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终美国与欧洲还是派遣了大量的地面部队进入巴尔干半岛,以获取轰炸之后的战果。而历史上,真正完全通过空中打击获得最终胜利,而最终没有动用地面部队一兵一卒的,还是在2065年爆发的这场南亚战争中。中国通过全面的轰炸,最终迫使巴基斯坦投降,而直到战争结束之后,中国也并没有派遣一支正规的地面部队进入巴基斯坦(特种部队不算在此行列),并且以此保证了南亚地区的稳定,保证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

虽然是一名海军将领,但是鲁毅对杜黑的《制空权》并不陌生,特别是对其中那套制空权理论更是了然于胸。二战之后,海军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一支主要担负打击任务,而非是夺取制海权任务的海军来讲,其实行动的有效性主要就是对空中力量的合理利用。换句话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海军仍然需要由空中打击来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因此,从一开始,鲁毅就高度重视这场战争中空中打击的应用。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并不打算过度的介入到这场战争中去。这不是一场属于中国的战争,虽然就发生在中国的身边,但是印度地区的情况太为复杂了,所以中国的过分介入,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在21世纪初之后,印度地区能够保证50多年的大致稳定,中国能够保证在该地区的利益,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并没有过分的介入印度地区的争端之中。这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基本政策,这是一个拥有10多亿人口的地区,是一个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的地区,也是一个相对来讲很落后的地区。所以,中国不愿意为着不值得的利益而过分的介入,这就限制了地面部队的使用!

从国内情况来考虑,中国的军政改革已经走到了关键时刻,所以中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分心于一个不重要的地区。如果在这场战争中投入地面部队的话,不但会导致军费开支全面上涨,更主要的是,将带来非常严重的政治麻烦。中国军队虽然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解决掉庞大,但是战斗力并不强的巴基斯坦军队,但是占领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却不是通过军事行动就能够解决的。所以,采取空中打击,而不投入地面部队的战略安排,本身也符合中国自己的国情。

这几个方面的影响,最终决定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干预,但是不过分的介入,树立自己的威信,但是不指望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