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部分 (第1/4页)

空中指挥机之后,战场上的情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俄罗斯战斗机因为失去了情报与信息来源,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已经无法支撑起空战了!

接着,大量的电子战飞机赶到,为中国的战斗机确保了电磁领域内的绝对优势,当俄罗斯的飞行员发现他们已经处于被动与盲目的状态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最终的结果,他们的努力已经收不到任何的效果了!

很快,攻击机群也赶到了战场,并且迅速的轰炸了俄罗斯的前线空军基地,并且对俄罗斯的防空火力,以及地面的电子设备进行了压制性的轰炸。当最后一批电子战飞机投入战场,夺取了战场上的制电磁权的时候,整个战场的天空就落到了中国空军的手里!

整场空战中,中俄双方前后投入了共计2500架次以上的作战飞机。而俄罗斯方面被击落了350多架战斗机,另外还有10多架高价值的战场指挥机成为了牺牲品。而中国空军也损失了150多架战斗机,有两架战场指挥机遭到了偷袭,但是都勉强返回了基地。

这场只持续了2个小时不到的空战,最终奠定了双方在西伯利亚战场上的空中地位。中国空军获得了完全的制空权,并且在电子战机的支持下,将空中控制范围延伸到了鄂木斯克一线,取得了绝对的空中优势。当然,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次大规模空战,从战场上的战机密度来看,这场空战是空前绝后的!在短短的2个小时之内,双方就投入了2500多架战机,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场的天空!

这场空战其实也已经代表了这个时代最为常见的一种空战模式。因为双方都非常致力于电子战,电子战飞机在空战中的地位已经是越来越高了。当然,除了常见的专用电子战飞机之外,双方的所有战斗机都具备有一定电子战的能力,特别是新式战斗机,都能够在稍加改装的情况下,作为电子战飞机使用。而正是因为电子战的全面普及,导致空战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干扰的加强,远距离探测已经无法为作战飞机提供太大的帮助了,空战的主要模式转化为了视距内格斗。格斗空战再一次成为了空中战争的主要方式。当然,这种变化在20多年前就已经体现了出来,接着在第六次中东战争中,双方的空战几乎都是在格斗中进行的,所以中俄的战斗机都非常重视格斗空战的性能。这也让这场空战变得异常的残酷。双方战斗机使用的近距离格斗武器都有巨大的杀伤力,只要战机被击中,那么飞行员逃生的机率已经降低到了50%以下。大部分被击落战机的飞行员要么直接阵亡,要么就是来不及弹射逃生,成了战机的陪葬品!

当然,这场空战给世界各国的启示确实是太多了。随着战场上电磁环境的恶劣,空战的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是再所难免的。特别是在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中,因为双方都具备有相差不大的电磁战能力,那么怎么改善战场上的电磁环境,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改变战术方法,通过更为广泛的战场打击,提高军队的在高电磁干扰情况下的作战能力,以灵活的战术,以及更为细致的指挥来代替以往的作战方法。第二,就是发展新的探测手段。既然电磁环境已经十分恶劣了,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靠别的办法来进行战场侦察,达到远距离探测的目的!当然,这就必须要借助别的物理手段了,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这些研究,各超级大国都在做,只是以前没有这方面迫切的需要,所以进度一直不快。但是,现在战争的迫切需要已经出现了,所以这方面的需要也就提了出来!而这方面的研究也就大大的加快了!

空战的结果让鲁毅与杜威都非常满意。现在战略处的主要任务就是搜集与汇总前线的情报,向总参谋部提供最新的战报,作为总参谋部的一大情报来源,战略处的工作从战役一开始,就特别的繁重,但是这并没有难倒鲁毅,他非常熟悉战略处的运作方式,控制起来自然游刃有余了。

就在前线的空战开始之后半小时,更大规模的远程攻击机部队赶到了战场上空,开始对失去了电磁屏蔽的俄罗斯军队进行狂轰乱炸!这些攻击机携带的基本上都是远程打击弹药,首先要对付的目标是俄罗斯军队师一级以上的指挥所,然后是机场,防空阵地,炮兵阵地,以及部队集结地。接下来才是俄罗斯的步兵阵地,以及装甲部队突击群!

空中打击的指挥权已经由总参谋部下放到了空军司令部,而此时设在石家庄郊区的空军司令部内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没有一个人能够歇息下来,大量的战场情报被传送了回来,由参谋人员分门别类,从中挑选出重要的战况之后,才会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