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部分 (第1/4页)

也就是欧洲的亲美势力。

法国,西班牙,以及荷兰,比利时等后独立的国家在战后的态度是比较暧昧的,其一方面拿着中国的援助,另外一方面也不会放过美国提供的重建经费。而且,特别是对法国来讲,即使独立之后,他仍然谋求着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因此不会屈从于中国,而且法国是在战争期间出力最多的国家,自然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地区霸主,但是中国却一直在大力的扶植罗马尼亚与意大利,这对法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法国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可能倒向中国了。但是,中国在欧洲的存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法国此时倒向美国的话,必然会引来中国的报复行动,其新建立的政权甚至有被颠覆的可能性。因此,法国也不会倒向美国。因此,以法国为首,主要由西欧国家参与的一个独立欧洲国家集团就形成了,而这也就是欧洲的独立派。后来,随着最后独立的德国的加入,欧洲独立派的实力大为增加,成为了主导欧洲方向的主要力量!

出了这三个派别之外,还有两个地区必须要注意,一是英国的走向,二是欧洲在北非的那几个独立国家。

在战争期间,英国海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英国陆军是在最后时刻才投入战斗的,但是在反击中,英国为整个欧洲国家的独立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这一点,让英国人觉得自己才应该是欧洲的霸主,如果没有英国的贡献,恐怕法国的独立势力早就被消灭掉了。但是,战后,法国迅速的控制了欧洲大陆,连德国都臣服在了他的脚下,因此英国对这一情况感到极为不满,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另外,百幕大群岛的问题现在还悬而未决,虽然美国并没有宣布将百幕大群岛并入自己的版图,但是现在群岛是在美国的控制之中,而美国却拒绝与英国就群岛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所以,英国的紧张感并没有解除,其大舰队在完成了对欧洲大陆的封锁之后,立即就开赴了亚速尔群岛,准备夺回百幕大群岛。而英国要想夺回百幕大群岛,就少不了中国的支持。但是,英国要想谋求在欧洲大陆的发言权,就必须要独立于中国,得到大多数欧洲独立国家的认可。另外,中国此时在英国有数十处军事基地,虽然大部分是短期租借的,但是仍然有数处主要的军事基地是长期租借给中国的,因此,英国在选择到底是亲华,还是独立的时候,显得非常的犹豫。

除了英国之外,北非地区也需要重视。在欧洲鼎盛时期,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及摩洛哥都并入了欧洲版图,成为了欧洲的一部分。而在独立战争期间,这三个国家都宣布了独立。而现在,随着意大利(还有马尔他,现在马尔他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军事基地)倒向中国,地中海的制海权已经落入了中国的手里,而北非三国也就自然的倒向了中国。虽然这三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坏,但是其作为新生的能源产地的地位却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在阿尔及利亚南部发现了大油田之后,北非地区的重要性已经相当的明显。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对这一地区有着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这三个国家独立之后,美国立即向其发动经济进攻,希望控制北非地区。当然,中国也不会落后,借着在地中海的霸权地位,中国迅速的控制了这三个国家。而中美在北非地区,这一原为欧洲传统势力范围的地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欧洲内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极为深远,远远的超过了中日战争与中俄战争,以及欧美在大西洋上的争夺。正是随着欧洲的瓦解,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时期,而动荡的时期间,世界局势是矛盾百出,最终才演化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而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中美在争夺欧洲“遗产”问题上的一个矛盾的总爆发。加上中美多年的积怨,以及中美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残酷竞争,只需要一根小小的导火索,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无法避免了。

欧战结束后不久,在战争中没有遭受多少损失的英国就迅速的恢复了元气,虽然此时欧洲大陆上,大部分的国家都在修复战争的创伤,但是法国在欧洲大陆的积极行动,已经没有留下多少可以供英国扩张的空间了,而英国本身的问题也还没有解决完,所以在此情况下,英国的注意力开始向西转移,百幕大群岛的争端成为了世界的另外一个热点。

很多人都不明白,英国当时为什么要急于收复百幕大群岛。虽然欧洲内战并没有对英国本土造成多大的破坏,但是英国在战争期间已经债台高筑,根据当时的统计资料,整个战争期间,英国一共向中国借贷了4500亿英镑(当时英镑与人民币的比值为4。5)的战争经费。以当时英国的国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