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部分 (第1/4页)

不放弃!

这是一道死命令,也是一道将数十万原本不应该在这场战争中走上绝路的美军官兵被入了绝境的一道命令!当时,其实很多美军将领都建议,部队要么迅速突围,要么就投降!当然,主张迅速突围,放弃救援柏林的人占了多数,毕竟此时,没有人相信他们还能到达柏林!当然,也有人主张投降,这不过,这部分人的声音很小,几乎不被重视!

奎斯因为不仅仅是一名将军,在更大的程度上,他代表的是美国政府,代表的是美国总统(奎斯与美国总统的私人关系,直到战争结束后多年才被公布,这影起了很大的震动,甚至有人批判,正是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最终葬送了美国)。所以,他不仅仅是以军人的思想在对待这场战役,而是以一名接近于政治家的思想在思考!

此时,面临威胁的不仅仅是美军,还有柏林!波兰与罗马尼亚军队已经攻占了埃伯斯瓦尔德…菲勒,现在正在向柏林西北面的武斯特劳推进,而且其速度很快,德军似乎在埃伯斯瓦尔德…菲勒沦陷之后,德军就丧失了战斗的意志一样,根本就挡不住波罗军团的进攻。如果武斯特劳陷落的话,那么柏林就已经三面被围了,只有西面通往马格德堡的公路还在德军控制之中。甚至,连这条公路也变得不安全了,因为中国军队在南面,波罗军队在北面,已经威胁到了这条柏林的生命通道!

显然,柏林的危险要大于美军的危险,只要中国与波罗军队完成了战略迂回,将柏林包围起来的话,那么柏林的上千万德国人,以及这里的数十万德军(其实,当时德军在柏林的防御编制已经超过了一百万,虽然大部分都是新征召的官兵,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步枪应该怎么正确的使用,但是这支力量也是可怕的),还有数个美军师,都会成为中国军队的盘中餐!

柏林沦陷的后果难以想象,至少在政治上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只要柏林被占领了,那么德国必然崩溃,到时候,美军不要说战胜中国军队,甚至在德国立足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以政治思想思考问题的奎斯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即让美军原地抵抗,并且向办法进行反击!

军事上无法理解的决定,放到政治上就异常的简单了。显然,奎斯把美军当做了牺牲品,即使是这些美军只能够坚持几天,也要利用起来,只要美军还在战斗,那么德国人的意志就不会崩溃,柏林就不会崩溃!而奎斯在这个时候被招回国去的一个原因就是要跟总统商量防御柏林的事情!

美国在欧洲战场上的兵力已经增加到了250万左右,即使除掉消耗掉的一部分,也还至少有200万左右,因此,奎斯是有本钱的,即使这些美军部队大部分都是二流部队,所以战斗力都不强,无法在正面战场,特别是野战场上与中国军队对抗,但是要打波兰与罗马尼亚军队,或者是在城市里担任防御战这一点还是足够的(维腾贝格的战斗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当时一支二流步兵师就在这里阻挡了中国王牌部队27军整整8天,而在其他的任何一个战场上,这都是绝对难以想象的事情,因为很多类似的部队,甚至没有能够坚持到8个小时)。所以,只要利用好这些部队,以城市为依托,逐步抵抗,肯定还是有办法的!

这就是奎斯的真实想法,投入更多的兵力,只不过,放弃野战,而是在城市战中与中国军队对抗!他能够做出这一决定的先决条件是德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其人口的95%都生活在城市内,甚至很多以务农为生的人也主在城市内!而德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有上千座,在德国北部的平原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城市网。所以,只要部署得当,那么利用这些城市,绝对有可能成功的阻挡中国军队的快速进攻,毕竟,任何部队要想发动进攻,都需要依靠两个决定性的条件,即城市与道路系统!而道路本身就是连接城市的,所以,城市就是这个巨大的网上的结点,只要控制好这些结点,就能够有效的控制这张防御网!

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奎斯才算是找到了应付中国军队进攻的正确办法,这也算得上是他的一大功劳吧,即使,这是用数十万美军为代价,换来的一个充满了鲜血的经验,但是这至少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内,保证美军能够在欧洲战场上利用素质差得多的部队与中国军队对抗,而不落于下风!

事实证明,美军只有摆脱野战,利用城市为基础进行防御,这才是最好的战术!当然,这一战术的代价也非常的巨大,在整个欧洲战争僵持的14个月时间中,因为中美军队之间的城市战,至少有两百多座城市毁于战火,四千多万德国平民因此失去了家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