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部分 (第1/4页)

场上的胜利基础!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海军也出了不少优秀的将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吉纳,但是这些美国海军将领都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即在适应了防御作战之后,都缺乏掌握主动权的能力。吉纳也毫不例外,虽然他这次大战中为美国海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毫无疑问的,吉纳本人并不擅长掌握战斗的主动权,而更擅长在被动的环境下进行抵抗,而不是主动获取胜利!

如果吉纳遇到的是别的中国海军将领的话,也许他会取得成功,但是他的死对头是莫怀聪,中国海军最杰出,而且也是最擅长进攻的将领,自然,就讨不到一点好处了!归根结底,吉纳,甚至是整个美国海军的失败,都是他们在战场上失去了主动权,如果撇开这一点的话,美国海军的表现其实还是很优秀的!

当然,前面所说的都是海洋战斗战略,至少是战役层次上的兵法问题,而在实际的作战行动中,中国海军也总结出了很多经验!

在对日作战中,因为受到了当时技术的限制,所以海战战术本身也受到了限制。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中国海军将领都发现,以往的很多战术其实已经不管用了!比如,直接针对对方核心战舰发动的攻击,因为受到了舰队防空力量本身的限制,已经失去了作用,根本就不可能收到多大的效果!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之中,中国海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并且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但是正因为这么一点小小战术上没有进行改变,在攻击的时候几乎都是直接针对对方的主力战舰而去的,所以在战斗开始之后,就损失了大量的攻击力量,最终却没有借助优势力量获得海战的胜利!同样的,美国海军也是针对中国舰队的主力战舰发动打击的,但是结果也一样,虽然他们完成了防御任务,但是本身攻击力量的严重消耗,让美国海军舰队失去了趁胜追击的机会!

从第二次中途岛海战开始,莫怀聪就根据以往数次海战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攻击方式。当然,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也是在很多攻击部队指挥官的帮助下,完成这一工作的。而这种新的攻击战术就是,在打击对方核心战舰之前,必须要削弱其相关方面的防御能力。比如,进行空中打击的时候,就必须要先针对对方的防空巡洋舰进行攻击,只有在将其舰队防空力量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打击对方的核心战舰。如果是用潜艇进行攻击的话,则必须要先集中力量打击对方的反潜驱逐舰,最终让对方舰队失去反潜防御屏障!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所采用的攻击手段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而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以空中打击为主,所以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方的防空巡洋舰!

这次,攻击部队首先打击的就是第6舰队的防空巡洋舰!这一点与第6舰队发动攻击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当时美军攻击机是集中力量打击舰队核心的战列舰与航母的,当然,这无法确定美国的飞行员是否知道要先削弱舰队的防空力量,因为当时中国舰队的防空巡洋舰还没有返回呢!

针对美国舰队外围防空战舰的打击行动是比较顺利的。舰队防空圈本身是由各战舰防空圈重叠组成的,而处于舰队最外围的防空战舰本身受到的保护也最弱,所以也最容易被击溃。

攻击机仍然是分批次发动的攻击,前两批攻击机的任务就是撕开第6舰队的外围防空圈,为后面的攻击机群杀开一条血路。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异常的激烈,虽然美国大西洋舰队里的官兵都缺乏实战经验,但是当他们按照训练中的方式进行战斗的时候,仍然显示出了足够的战斗力,至少,给攻击部队制造了不少的麻烦,特别是当大批防空战斗机出现在战场上空的时候,战斗立即进入了白热化!

当双方的战斗机还在空中格斗的时候,前两批导弹攻击已经取得了结果。这个结果超过了莫怀聪本人预先的期望,因为在他看来,能够用两个波次,不到200架的攻击机撕开对方的防空网,这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能够打开一条通道就已经足够了。但是,这次不但为后继的攻击机打开了通道,而且还不是一条通道。在不到10分钟的导弹打击过程中,美国第6舰队集中在南面的几乎所有的防空巡洋舰都失去了作战能力,而此时再想从别的方向上调遣防空战舰过来就已经太迟了!

暴露在第三攻击波面前的是美国舰队的战列舰。此时,美国的侦察机也已经发现了正在全速北上的中国战列舰编队,所以美国的战列舰正在做着迎战的准备。虽然战列舰属于那种几乎全能性的战舰,但是当导弹攻击到达的时候,很多美国战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