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部分 (第1/4页)

“但是,美国也可以直接从欧洲大陆调遣部队过去,这恐怕要更快捷一点吧?”另外一名参谋立即提出了疑问。

“对,美国首先考虑到的肯定是欧洲大陆方向上的部队,而不是冰岛上的部队。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美国的指挥官改变这个想法!”莫怀聪对这些年轻参谋还是比较满意的,通过这几次的战斗,这些年轻军官都成熟了很多,而且他们并没有因为主力舰队的覆灭而背上心理包袱。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欧洲战区方面发动一轮进攻,牵制住美国欧洲军团的力量,让其无法增援英国!”

“而且这还能够让我们的戏演得更像一点,到时候,美国肯定辉认为我们从大陆与海洋两个方向上夹击欧洲地区,而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冰岛方向上调遣部队去增援欧洲战场!”

“问题的关键还是部队之间的协调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在适当的时候发动进攻,而欧洲战区的部队无法进行有效的配合的话,那么这一计划没有任何事实的可能性!”

“这些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的。现在,我们的关键问题是,必须要做好兵力分配。轰炸英国的部队数量不能太少,不然无法表现出我们要在英国登陆的架势,同样的,也不能太多,不然我们将没有能力打击冰岛上的美军基地!”莫怀聪停顿了一下,点上了烟,“所以,这次我们必须要做好战前的情报搜集工作,尽量搞清楚对手的实力,在选择打击目标方面要尽量做到节约兵力,同时发挥最大的打击力量出来,各位,现在就开始工作吧!”

其实,要调动欧洲战区的部队进行配合行动,这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当时,欧洲战区也正在策划在德国中部地区的一场进攻行动,而总参谋长在收到了莫怀聪的请求之后,就立即通知了欧洲战区司令官,让他们在战役进攻时间上配合大西洋舰队的行动。当然,莫怀聪也向孔辉金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即增加海军舰队与陆战队的数量。这两个问题就没有那么容易解决了!

陆战队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魏明涛的部队在北美洲战区此时已经不需要陆战队的协助,所以太平洋方向上的大量陆战队都可以调遣到大西洋战区来。但是,这些部队的调动都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组织大量的运输力量,而此时,中国缺乏的就是足够的海上运输力量。所以,一时半会,陆战队是无法调过来的,就连孔辉金都直接告诉了莫怀聪,至少在一个月之内,别想得到更多的陆战队了!

海军舰队的调动更难。虽然张廷贵指挥的机动舰队仍然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但是他们却必须要在太平洋方向上支持北美洲战区的作战行动,因为中美洲地区的机场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无法让空军在这里部署更多的战机,而为了支援地面作战行动,就只能够调遣海军舰队了!而在其他方向上,虽然印度洋还有一支舰队,但是必须要留下来在海湾地区与红海地区支持中东战区的作战行动,而在西太平洋上,还有一支舰队,但是却被牵制在了日本战区。因此,此时中国海军基本上没有可以进行灵活调动的海军舰队了!莫怀聪要想得到更多的战舰,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还好,最新的一批战舰即将完成建造工作,而很多伤愈归队的官兵也完成了适应性训练,而这将是中国造船厂在战争期间一次性交付的数量最多的一批战舰,其中包括了12艘航母,12艘战列舰,以及数十艘巡洋舰与驱逐舰!只要这些战舰在三个月之后服役,那么必然会编入大西洋舰队,到时候莫怀聪就不用愁没有足够的战舰了!

可以看得出来,在战争结束之前,中国的军事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顶峰。当时,中国出了大连,秦皇岛,威海,青岛,上海,福州,高雄,广州以及海口这几个主要的造船基地之外,还有数十个小型造船厂,这些船厂几乎都在为海军建造战舰与运输船只!可以想象,当这些船厂的建造能力发挥到极限的话,那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力量!当然,这也是中国海军得到的最后一批战舰了,随着沿海地区工业设施的大转移,虽然船厂并不在转移的范围之内(也不可能转移到内地去),但是其他相关行业都进行了疏散,那么船厂建造船舶的效率自然降低了很多!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时,莫怀聪不可能等待三个月才发动进攻,所以,他只能尽量小心谨慎的利用手里的这点力量,争取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打击任务,等到陆战队以及支援战舰到达之后,再发动最后的进攻!

对英国的轰炸行动按照计划展开了,当军营里的美国大兵被爆炸声从床上震醒的时候,大部分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在很多美国士兵的想法中,中国舰队还远在几千公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