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5 (第1/2页)

斗胆想向王上举荐一人,此人乃当世大才,定能将朝中诸事打理得比老臣更井然三分呐”

嬴政心头生出一声“果然如此”的感慨,寡人的相国,个个野心都不小啊!

先是吕不韦独揽大权,再是昌平君百般算计,如今,连隗王二人亦是如此。

连右丞相之位,他们都敢插手了?

但年轻的君王俊逸的面庞上,却笑得更和蔼真切了,“哦?不知爱卿想推举哪一位大才?”

隗状眼巴巴抬头看着君王,言辞恳切道,“王上,老臣以为以韩非之才,做阳武郡守着实太过屈才了,去岁与今岁上计,韩非之考核皆是甲上啊故而,老臣认为,天下间无人能比韩非更适合这右丞相之职啊!”

君王的笑容缓缓加深了几分,韩非?他推举的竟是韩非?

若隗状开口推举的, 是旁的任何人,嬴政是定不会应允的。

但韩非确实不一样,他早就想将韩非尽快调回朝中, 开始着手制定新法了。

而且,在君王心中,韩非乃是执宰天下之大才, 本就合该担任丞相一职的, 故而,他原本就正在思忖,该如何开口暗示隗状主动告老让贤。

自然, 嬴政亦飞快猜出隗状与王绾走这步棋的缘由:他们以为,韩非能成为维护朝堂旧秩序之助力。

这便是先见之明——早预料到大臣定然会反对秦国施行仁政的君王, 一直以来十分明智地,并未将韩非前去阳武郡试行新法一事告知众人, 知情者不过李斯蒙恬寥寥几人耳。

若不然, 韩非在阳武郡所行之事, 会被朝中百官百般阻拦不说, 便是现在想将韩非调回朝中任职一事, 亦会颇费周折

思及此,分明对眼前巧合局面十分满意的君王, 却在惊喜后徐徐收起笑容,正色喟叹道,

“韩非之才固然举世皆知, 寡人亦是敬仰已久, 但他当日一力主张法家之道, 与我秦国欲行之新法背道而驰,若与寡人朝夕相对, 恐君臣间倒会生些龃龉,以致相看两厌罢了,韩非不宜身居朝中三公高位,还是在阳武郡安生待着吧”

既然隗王二人已有此意,想来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但他并不想让韩非承此二人之情,以免往后与对方撕破脸皮后,反倒落下个“知恩不报”之名声。

再者,以韩非前些日子信中斩钉截铁之言,莫说无心承隗状之情,便是君王亲自下诏,他也未必会答应,此事还需徐徐图之

隗状一听这话,原来韩非奔赴阳武郡,果然是早看出王上有瞎折腾之意啊。

如此一来,他愈发坚定:必须说服王上让韩非当这右丞相!

在他为韩非求官的不断殷殷恳求下,君王索性故作不满地,拂袖转身走回殿上,语气薄怒道,

“爱卿年迈告老一事,寡人答应你便是。但若将韩非召回朝中为官,寡人便会失去韩非,此事休得再提!”

片刻后,隗状在蒙毅的搀扶下走出殿门,眯起浑浊的老眼迷惘望向半空晃眼的日头。

今朝跑这一趟,他原是料定,纵便王上一时不松口韩非入朝为相一事,也必定会再三挽留自己,如此一来,他有的是机会慢慢再劝,总要将手中相位交到韩非手中,既得韩非之感激,又能博君王之欢喜。

可为何事态的发展,全然跟他想的不同?

眼下,王上同意了他告老一事,却不肯答应韩非为相之事,往后,他隗状既已不再是秦国的右丞相,又哪能再舔着脸劝君王让韩非接替相位?相位,跟他已无半分关系了啊!

是夜,忙完公务来找他的王绾听闻此事后,跺脚叹道,“看来,能劝王上改口的,只有那贼子李斯啊!”

隗状摇首道,“李斯心怀不轨,一心劝王上行儒家新法,是决计不会劝王上让韩非回朝任相的,反之,若你接替我那相位,他必想与冯去疾争夺左丞相之位,岂会让韩非横插一脚?唉,王上如今究竟是如何想的,我等愈发看不透了”

王绾却似笑非笑道,“可韩非,却是李斯之同门师弟啊,他若要当温良恭谦的臣子,又岂能不顾师门之情,一力阻拦韩非归朝?”

隗状抚须不解道,“依你之意,这是”

王绾和气的眸子里,渐渐泛起了一抹冷厉,“王上不肯召韩非进咸阳,未尝不是担忧这对师兄弟会反目之故,说起来,此事倒跟李斯脱不了几分干系若有李斯主动出面劝王上,想来此事便稳了泰半”

隗状抚须思索一番,此话颇有道理。王上年轻气盛,如今被李斯那楚人巧言令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