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4页)

小龙,纯粹一个“乡下佬进城”的形象,笑话百出。在餐馆里点错了菜,不会使用抽水马桶,他不相信银行,认为存钱等于白送人家要不回来。片中苗可秀所饰的表妹问他香港近况,他一问三不知,一副呆模痴相。

影片套用“英雄救美”的故事模式,但李小龙却毫无古代骑士在女人面前的潇洒,他是笨蛋一个。他无视苗可秀的清丽温存,亦不知苗可秀暗恋他。苗可秀带他游览罗马名胜,本来可罗漫蒂克一番,李小龙却大煞风景。见到废墟便说:“这些烂屋九龙城大把!”见到皇宫便说:“这么大一块地,用来建屋收租,定可赚不少钱。”

最可笑的,是李小龙因语言不通,给一位意大利女郎带回家,女郎坦胸露体,吓得李小龙如见妖怪似地夺门而逃,令观众忍俊不禁。

这部片,显示出李小龙喜剧表演的天赋。

这部片,跟他另几部片一样,主人公开初表现平凡,而最后表现非凡,犹如一块丑石,兀突而成一座巍峨壮观的大山。

影片的前半部,李小龙给人的印象是个呆汉与丑角。跟他另几部片一样,主人公执著于武功,如痴如醉。他们虽身怀绝技,却只能含而不露,忍而不发。

《猛龙过江》的武打,较前两部片又有新的突破。李小龙手中的双节棍变成两对,表演难度极大,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棍术,并非只是赏心悦目的花招,而适于实战,凌厉无比。李小龙在片中餐馆地窖,大败众匪徒。

李小龙与他的恩师严镜海一样,不相信中国功夫刀枪不入的神话。西方社会的黑势力,使用枪支十分普遍。匪徒欲消灭李小龙,不会再以空手肉搏,而会用上枪。因此,在这部片中,李小龙用上了武侠小说中常描绘的奇门暗器:飞镖。令观众眼界大开。

这部片最光辉的一幕,是李小龙邀请亦师亦友亦徒的世界空手道冠军罗礼士参与表演。当时,李小龙与罗礼士都处于体能与技能的颠峰期,这无疑是东、西方的武术流派进行较量。因此,行家评论:这是一场毫无花巧的真功夫的格斗,是功夫片诞生以来的经典场面。

格斗选择的地点,是古罗马竞技场。相传古罗马的奴隶在这里与狮子搏斗,奴隶要么死,要么获得自由,但通常只是死。斗兽场是死亡的象征,苍凉、古旧、空旷的圆形建筑使人感悟一种博大的悲剧气氛。

镜头里,唯一的观众却是一只小猫。这里没有喧哗和喝彩,只有生与死。恍然是远古场面的重演,而当事人皆埋葬于历史的尘埃中。

罗礼士在片中,是黑社会邪恶势力的武术高手。但这场戏的处理与其他片中高潮的处理旨趣相迥,擂台比武的味道掩盖了灭敌锄奸的目的。

戏一开始,罗礼士趾高气扬地站在竞技场的最高点,李小龙须跑一段路,拾级而上才能与罗礼士接近。这一处理,给观众一种洋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感觉,而李小龙步步向上,又给人振奋。

他们接近时,并末立即出手搏斗,而是脱下战袍,进行热身。生死搏斗成了擂台比武。比武要遵守规则,如一方被打倒,另一方不可趁人之危攻击,而应该等对方站起来再进行。这场戏中,罗礼士先占上风,以凌厉的攻势将李小龙击倒在地,罗礼士要李小龙认输,不必再打,只求胜敌,不求灭敌。后来李小龙使出绝招(连环三脚),将罗礼士踢倒在地,并断罗礼士胳膊,李小龙示意罗礼士认输,保全性命。罗礼士宁死不屈,殊死相搏,最后死于李小龙拳脚之下。

跟另几部影片不同的是:《唐山大兄》杀死韩英杰,《精武门》杀死铃木宽,《龙争虎斗》杀死石坚,李小龙露出胜利的喜悦,大快观众之心。而杀死罗礼士,却是异常悲壮的,观众不认为是魔头之死,而是豪杰之死。李小龙拾起战袍,盖在罗礼士尸身之上,以示敬意。最后,李小龙、苗可秀等,还上罗礼士墓前吊念。

《猛龙过江》于1972年12月30日首次公映。

在此之前,李小龙下了一个赌注,说这部电影的总收入会超过前两部电影,至少在香港会这样。他预计卖座会超过500万港币。当时报界听到他夸海口,都认为是不实际的。

首映那晚,邹文怀陪同李小龙夫妇去戏院观察观众的反应:观众的反应又是空前的热烈。海涛江潮般的掌声欢呼声宣告了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路数的成功。这也是邹文怀用人经营之术的又一个胜利。

《猛龙过江》的票房收入果真超过500万。

影迷们热烈地赞叹李小龙不仅是一个功夫大师,还是个喜剧天才。

邵氏公司的人士也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