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2/4页)

许多武术家常系盲目地接受其老师所传授的,结果造成成了其行为、思想上的麻木、呆板。他的反应自是依循着已定的模式,使其心灵更加限制与狭窄。

暝想,默思意能深解人本性之自若、沉静处。然暝思决不可为定力集中之方法。思之最高境界乃是否定。而否定无所谓正与负,否定系全然空灵之状态。

集中系一中种专排除它的形式,一旦有了排外上的作用,思想者便系排除外界的一切影响。

有一种行为的状态其间并无行为者。有一种经验状态其间并无经验者。这便是传统。

传统所谓的集中,系只专注于一件事,而摒绝其他,而知觉是整体的行为,并不排除任何事物的,此心灵的状态也惟有以客观无偏见的观察方可解的。

知觉并无所谓界限里;它系付出你之所有而无例外。

集中可谓心灵的渐次缩窄。然我们所关切的是灵活变化的整体过程,而惟一专注集中于生命的某一面,亦共可能缩窄生命之面。

自我的表达是整体的;是立即而无暇思考的;惟有肉体与心灵的完全自由时,方可能完整地表达自我。

''五、截拳道的要义''

l、在攻击时严谨的结构(攻时:以灵活的前手攻/防时:以手防)。

2、能变化运用手法与脚法的武器。

3、在攻击或反击时善用韵律的不规则变换来诱敌。

4、重量训练与科学化的辅助训练再加上完全的适应练习。

5、截拳道在攻击与反击时的直接动作——由任何之位置皆可发招。

6、身体的闪躲与步法的轻盈。

7、自然机变的攻击战术运用。

8、近战的能力——(a)闪躲攻击

(b)摔法

(c)擒拿法

(d)锁法

9、完全的对打练习;与对移动目标的实际接触训练。

10、不断地强化自己攻击的武器。

11、表达自我独立的个性;灵活变化不为传统所困。

12、在结构上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

13、由身体运动中,训练连续的自我表达能力;

14、放松与有劲的出拳化为一体,保持心灵的警觉。

15、动作的流动性(无论是直线或曲线的动作——向上、向下、转左、转有、侧移步、下闪、晃身等等均然)。

''六、无形的形''

我希望今日的武术家能更加注意武术的根本,而非武术繁盛不实的花叶、枝节上。而在枝节处的争论是可以由根本处了解的。

毋需关怀何者是柔,何者是刚,踢击与拳打、擒摔与手打脚踢,长距离与贴身搏击之好坏。因世上并无确切的何者比何者强。惟一需防范的是,切勿使部分琐碎的,剥夺了真朴的整体性。

在搏击的艺术中,一直有着如何使自己更加成熟技巧更高之问题。成熟是一个人本质,实体上渐进的进步。这也惟有从自由表达中的反省自我要求,方可达成的,绝非是模仿、重复传统的模式动作所可及的。

有些的门派偏重直线的动作,也有些门派偏好曲线或圆形的动作。此种偏于某一面的武术皆非自由的。而截拳之技巧端在自由运动用各种动作;系一启发自我之武术。武术绝非是装饰物的。一种选择的方法,无论多正确,亦惟有使人限于一模式内。搏击是瞬间千变万化的。依循着某种的模式练习只会导向阻碍自己之途,欲由之深解自己是绝无可能的。

搏击之道绝非是限于一个人的好恶、选择的。惟有每一时一刻在搏击中追寻方可,也惟有不受偏颇、斜曲或任何的模式所限时方可能。

截拳道是无所谓形的,故亦可适于任何形;且因其无分派别,故亦可适于任何派别。它能善用各种的方法技巧,以求达到武术之最高境界。

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应万变。而境界不高的亦惟有流于花拳绣腿罢了。

对于端正,消除外在不实、花巧的招式是不难的,然而对内在则难矣:

不妨以自己所学的门派(无论是西洋拳、功夫、空手道、角力、柔道)来观察街头的打架。也惟有不为门派所限时方可清楚地观察入微。如此,方可无好憎地整体地来观察。

惟有在无比较时方有何者为是,如此亦可至无所纷争之境。

博击绝不因你是不同的派别,无论是功夫,学空手道、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