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和箫让的深谈 (第1/2页)

这两天,杨元奇在杨府也无事,就在开封城里闲逛,顺便确认了一下箫让和刘唐的住所。

没有亲眼见证大宋开封的繁荣,杨元奇实难相信这个年代会有如此庞大的城市,也难怪皇亲国戚世家豪门没有人愿意离开。

箫让的住所和那个燕青在同一个区域,用箫让的话来说,这里水路四通八达,道路纵横交错,各色人员混杂,小隐隐于市,的确是个藏人的好所在。

箫让文武全才,他能来开封,杨兴武是叮嘱过杨元奇,以叔之礼相待。

杨元奇非常注意:“萧叔,这开封府达官显贵太多,大家还都想挤在这里,原本我还想找找关系,看能不能弄个顔楼,也好让大家有个地方呆着,现在倒是辛苦大家。”

箫让说:“麟州日子更苦,更别说当年西夏战事开启时候,现在这真没什么。但如果少爷想在开封有所成就,那顔楼却是非开不可。一来能展现你的能力,二来那的确是个收集消息的好场所。”

箫让沉吟一会道:“少爷你是思虑过多,有点得陇望楚了。”

杨元奇愣神。

箫让笑着说:“少爷所虑不过是担心竞争压力太大,杨家会有损失罢了。但顔楼之于杨家,不仅仅是个商业投资,少爷没必要想着它是否能挣钱先。再说,以少爷在商场的能力,要维持一个盈亏平衡也不难吧。”

杨元奇有些意动,来开封比以前在太原更两眼一抹黑,那时候杨家在太原有商行,经营多年,现在开封却真的有点抓瞎,开封杨府在开封产业不多,还大部分都是城外,城内也就几家店铺出租而已。何况,就现在,他能借力开封也非常少。

杨元奇说:“那开封杨府呢?”这是他必须考虑的问题,他在开封以杨家名义经营商行,开封的人理所当然会认为是开封杨家,这不是他能决定的,起码现在是如此。

箫让道:“少爷就住在杨府,有什么事通报就是,至于他们打算如何?你都没问过,猜来猜去没这个必要,少爷有点不像在太原,少了一份豪气啊。”

杨元奇无语了,在太原毕竟有他老爹撑着,出了事能“坑爹”,在开封出了事就真的会坑爹了。

箫让说:“来的时候杨大哥和我有过秉烛夜谈,他的意见你的将来始终会在官场,将来你有了儿子,更可能会是战场,这是杨家人逃不过的宿命。开封杨府就是一个明证,一旦脱离这条根本,离落寞就不远矣。”

杨元奇懂了,不就是搞砸了跑回西北捞军功去么,搞好了披红戴绿上战场,搞砸了如丧家之犬上战场,面子丢在开封就是。

杨元奇点头:“萧叔,还是要谢谢你,这么看来,我还是得在这里亏一笔。”

箫让大笑:“亏什么亏?将来的事谁知道呀。”

大宋以文制武,其实很多武将世家的职务现在也是文职,但作为武将出身,哪怕文职也是与武相关,最好还是去西北前线,那里天然就是大宋将门最后的训练场。

杨元奇在开封,担子给自己压多了,这是完全没必要的事,他能在开封混出名堂最好,混不出来吃了亏长了记性,对将来也只有好处。

杨元奇拱手谢礼:“萧叔,我就该早点和你聊聊这些。”他有些惭愧,在来开封的路途上,想着别离,他只顾着和陈妙常卿卿我我,房事是没少,却也没见她怀上啊,这么算,家里老爹老妈还会埋怨他正事没干成呢。

箫让也笑道:“天武厢都指挥使孟元孟老大人当年专管勾麟府军马事,是你老爹的老大人,对杨大哥有恩,也是他提拔过杨大哥,刚好这次你以子侄辈去拜见一下吧。”

杨元奇愕然,没成想他老爹还有这层关系。

杨元奇笑着说:“我要是没点想法,箫叔是不是就不说这个人出来了。”

箫让道:“哪会,你既然到了开封,于情于理都应该去拜见一下老大人。不过,你要只是去拜见一下,他要问起什么,你啥都没有,那脸面就不好看了。”

杨元奇和箫让哈哈笑着,谁不希望自己看中的人有点能力,混吃等死可不是个好现象。

在西北参加过与西夏战争的可不仅仅是西北将门,但凡有点想法的都去那边征战过,这种袍泽关系数不胜数,这也是为什么说太原杨家声势日上,西北战场的将门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团体,到了北宋末期,实际真正影响宋金战场的全是那个战场下来的人。哪怕后来崛起的小辈岳飞,早年从军也是西军,不过西军取得关键胜利后他又退伍回来罢了,他的治军之道也是源自西军。

关于顔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