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开封两个奶奶的想法 (第1/2页)

云良阁现在把杨元奇待为座上宾,以前多少看在封宜奴的面子上。现在就因为门口那块牌子,这可是蔡卞留下来了,妥妥的一门双进士,岳父还是宰相的那种。

云良阁以后叫“天上人间”,蔡卞这么写的,这个词应景。杨元奇听着这个名字怎么别扭,在京城的天上人间,这个兆头有点不妙。

老鸨可不这么想,“天上人间”,这名字雅啊。三天不到,整个开封就传开了,苏轼学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这里重新谱曲,云良阁改名取自词中天宫之意,由蔡卞执笔写下名字。

老鸨现在彻底相信封宜奴的眼光,也只有她才独具慧眼,难怪她对杨元奇这个西北鲁汉子这么在意。

……

杨府。

慕容氏正召来于氏问话。

慕容氏问道:“听说上次杨元奇去云良阁,同行的有苏大学士和蔡侍郎?”

于氏点头答道:“这事垣怡去确认的,元奇也不会瞒她。苏学士是他岳父那届的主考官,他这次来开封以岳父的名义过去拜见过,至于蔡侍郎他是第一次遇到。”于氏也是听到这个风声后,让杨垣怡去杨元奇那里打听一下。

慕容氏这才想起杨元奇娶得可是一榜进士家的独生女,内心有些波涛汹涌。关于杨府袭爵,慕容氏找的是各部郎中和员外郎。虽说县官不如县管,但文官体系里门生故吏、同科同乡、亲缘朋友之类,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有的时候外头极难办的事,里头的人不过一句话而已。

于氏在沉思,杨元奇来开封以岳父名义拜见苏轼,这层关系有些远了,这让她不由猜想他的来意。

杨垣紫大婚的事开封的确疏忽,杨宏当时带回来的消息非常不好。开封杨府以为杨元奇说以后来开封不过是句托辞,这不过是没有时间约定的东西。太原拒收开封的礼物才是对那事最明确的态度。

杨元奇却是来了,还带来了足够的诚意,迈出了这步。开封杨家是非常高兴的。

但现在杨元奇动作频频,这可不是商业动作,他刻意和朝堂人打交道,那有没有其他想法呢。

于氏不由问出口来:“堂兄杨兴武会不会也有意这个爵位?”

慕容氏和于氏双目对视,内心忐忑不安。要是太原也有意杨家的爵位呢?以杨兴武的军功,这种爵位承袭并不一定要杨文广的后人,杨兴武也可以。从裁撤冗员的角度上说,这种可能性极大。朝廷顺水推舟,让杨家承袭爵位,不过换到杨兴武这系,这并不算大问题。

慕容氏紧了紧握着的扶手,这可能性非常大。

慕容氏思索良久,点头又摇头:“我观此子这段时间行事,不像如此。不过这事不得不防。”

一旦人有这个想法,很多看似寻常的动作,大家不免就会联想翩翩。

于氏内心难以平静:“杨元奇和垣怡、垣希,甚至元勇交好,唯独不肯和元忠和解,是不是就有这层意思,在做这种准备?”

慕容氏面色又是一变,太原要承袭爵位又不想彼此难堪,那就得和这些小辈交好,恰恰这事最直接利益相关者,杨兴真和杨元忠两个人除外。

慕容冷声问道:“兴真什么时候回来?”

于氏答:“已经遣人去催了,估计这几天到临安了。”

于氏又问:“要不要垣怡去探探?”

慕容神色一变:“不用,这事不过你我两人猜测。不管如何,他们小辈也需要彼此熟悉,我们都是杨家。”

这一点上慕容氏看得很清,哪怕太原和开封在爵位承袭上出现竞争甚至争斗,大家都还是杨家,小辈关系密切彼此才会留有情谊。

当年慕容氏和临安李氏关系再不睦,杨兴真和杨兴实两兄弟交往却并无太大影响。任何一个家族内部都会存在利益之争,当家的要做的是尽量把这个范围缩小,不是扩大化。那样只会让家族更加伤筋动骨。

同样,太原和开封两系由于各自理念不同,当年杨文广与旧党关系良好,太原一系则与新党交厚,但杨兴武在开封期间,和杨兴真杨兴实几兄弟一样和睦。一个长远的家族必然会控制这种争斗。

于氏想了想:“要不要直接问问太原?”

慕容氏叹气:“那也得等杨兴真回来,而且这种事只能面对面谈,不是信函往来能解决的,那只会更糟。何况这种事更不能让其他人看到,那对杨家才是灾祸。”

于氏只得点头。

……

杨府小院子。

杨垣怡和杨垣希又跑到杨元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