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木波镇 (第1/2页)

清晨的旷野,朝阳照射的战场,横七竖八躺着无数的尸体。

西夏后方疾驰而来的一队援兵,没有再继续追过去。对头挥刀砍下几个乱兵的头,他们才稳住逃跑的脚步。

西夏带队的将军看着这片狼藉的厮杀之地,看着已然脱离追赶距离的小队宋兵,眼神闪烁。那边战场看似很乱,宋兵躺下的尸体却隐然构成一个三角型。这支军队不能小觑,他们到最后一刻都没乱。

……

木波镇,这是杨家营组军的第一战,杨元奇没想到会是这个惨重伤亡。

武松的30余人和燕小乙的20余人,回来不到一半。武松的30余人更是只有不到10人回来。

燕小乙和武松包括回来的人,足够自傲,这个层面上的战场就不存在计谋一说,两军交锋勇者胜,他们做的全是决死的选择。

杨元奇不能,他如果只把自己当个营将,他可以把一个营都拉出来这么打一场,但他从来不是想过来做炮灰的。

复盘整个战事,杨元奇觉得他把哨岗两侧壕沟据马栏再扩挖一公里,收到哨岗报讯后第一时间要燕小乙组所有的哨骑过去,这一战结局都可能不一样。他什么都没做,他集结队伍上墙,把市场上的人拼命往四处散去。

杨元奇在战前都没怎么去看过那些哨岗,至于燕小乙,他率领的是哨骑,没有他的命令,显然不敢把人全丢这个上面去。

杨元奇有些慌乱的问:“晁叔,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

晁盖声音沉稳:“没有!战场从来就是瞬息万变。壕沟再拉长,西夏人可以填平几米就行了。燕小乙再带多人过去,西夏人这支队伍如果是三百人呢?!或者手里有个五六十人的预备队呢?!你现在是复盘,我们从复盘中得到经验。你以结局推论前面的作战,那肯定很多地方都是错的。在战场进行过程中根本不行,你看得到很多又看不到太多。”

朱武也劝解道:“杨头,燕小乙在过去前也不知道能不能恰好救下武松,武松在最后时刻也想不到燕小乙来救他啊。”

杨元奇说:“但我始终出了纰漏吧。”

晁盖和朱武有些默然,杨元奇最大的失策是没把自己当营将,这好又不好,好呢,会更有大局观,不好呢,会忽略眼前的事情。

杨元奇闭目想了很久,嘿嘿的说:“专注!没有什么比战场专注更重要。这是杨家营成军第一战,我没有把目光转回来,这里才是我的一亩三分地!”

晁盖说道:“正该如此!”

朱武道:“去城墙上面看看吧。”

杨元奇点头。

……

木波镇。

这是一个用土夯实的城堡,这种城堡要守住就不能太大,千人编制最好。

朱应正在编组民壮,不是为了登上城墙,而是确保后勤补给,箭矢石头热油,能想到的这些操作得当,民壮在后面提供的支撑,可以让城墙上守军战力倍增。

远处一队两千多人的西夏兵扎营,他们围不住木波镇,偷袭不成,是时候考虑要不要打这一战了。

刘唐这时候赶来,环州一营400人厢军弓手到了镇子南侧,他带队出去接应进来。

杨元奇让刘唐和鲁智深一起带队出去接应。同时要剩余的哨骑尽可能屏蔽这条线,多拖一会他们更能安全进来。

朱武道:“杨头,外围这次战斗虽然不大,却极其惨烈。西夏蛮子这次不一定硬来了。”如果是为劫掠,保存机动兵力是西夏最好的选择,没必要为了一个镇拼个你死我活,他们也得担心会被后方宋人援兵围过来。

晁盖也道:“他们一定要试试,刚好杨家营也能试试。看他们怎么办吧。”

从目前各州各府传来的消息,西夏这次不是大举伐兵,更是一场秋收的打劫。

同时遇袭的有很多边境小镇小寨,虽然大部分都察觉过来,还是有小部分被西夏偷了去,偷去的地方他们更多是四下劫掠,没有进一步深入。

杨元奇道:“木波镇位置非常好,却太小了。形成不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要不遮挡住周边的地方,这一大块区域会更好守。”

造成这个局面其实就是来自于旧党全面的收缩,木波镇前面是有军寨顶住的,那这个建城方法没有问题,本来就是拿来当部队集结北上的位置,现在突然直接顶在一线上,自然来不及修筑。

这个时候环州来的一个官员递来的一个信函,种朴和杨元奇约定,西夏攻城,一道狼烟;如果需要救援,那就两道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