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还是章楶 (第1/2页)

政事堂今天因为一个任职出了状况,关于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的人员,章楶走后接替的是旧党一个官员,那个官员丁忧回家了。

范纯仁提请的人又是章楶,这是一个让大家极度不好拒绝的人选。你说他战略和枢密院政事堂不符合,但他又的确有能力做这个经略司,这是得到过证明的。

范纯仁给的说法就是章楶不管如何,在环庆路是打出了名声的,最为重要的是他认为章楶和政事堂是有争议,但这只是争议,他并没有违逆政事堂什么,换句话说,他只是在和大家争论,并无甩开政事堂有所动作。

吕大防实在搞不懂他想什么,直接问:“范相公,免掉章楶你当时也并未明确反对。”

范纯仁道:“西夏还是会来,今年西夏单单放过环庆路,诸公就没有想过,也有可能是他经营好了这一块,让西夏有所忌?”这个说法让大家有些不好答了,这两者要是联系一起,那章楶放在那里就的确有用,起码还省钱了啊。

刘挚不愿了,人是他起头搞下去的,这有伤脸面。“要是他继续往外扩寨子呢?大家又来论?”

范纯仁说:“现在环州已经筑了一个寨子,让他把那个经营好就是。”

王岩叟道:“派人问问他想法,如果他愿意,可以试试。”

苏颂张口:“政事堂最虑的是他往前推,现在已经推出去一点,只要让他经营好那个寨子就行。去问他想法,不如任命就是,来去不过是浪费时间。”

苏辙道:“章楶可以,关于边境战事,他始终关注,也有过折子论事,本就心系边境,不能放着不用。”

韩忠彦虽然有些意见,他和章楶吵得最凶,只是现在政事堂几个大佬也开了口,他不过是和他论证,就没在多说。

吕大防想了想:“那就按这个来了。”

章楶作为一个老人家,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一圈,又跑回了环庆路。西夏战事,起起伏伏这就是章楶的人生,有一点要强调,任何时候这里用他都是好用的。

杨元奇对于这个任命,只能说政事堂还是有点勇气,这始终对政事堂的权威有些影响,几个老大人也没去想着面子问题,该用谁就用谁。倒是苏轼告诉杨元奇,这才是官员的准则,对于政事堂和章楶都是如此,章楶不会一点事就有所怨望,抛开新旧两党之争,这更像是士大夫的操守。

……

苏颂实在看不得杨元奇吊儿郎当在开封厮混,丢给了杨元奇一个武学博士的职务,这还是个从八品,只是杨元奇有了差事,得去武学衙门上班。

武学课程除研习兵法、操练弓马外,还讲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对于武学学子,三年一考核,过了可以得授职位。听着这似乎觉得大宋可以源源不断培养将门子弟,实际是杨元奇想多了。

这是一个被士大夫阉割了的武学,理由充分,诸葛孔明周瑜之辈是武学能教出来的?这里毕业的人大部分还是充任兵马押司、地方巡检之类的,典型的治安管理,少有能成为一些小寨寨主的,那已有品级(很小的寨子)。这还是开封的中央军校,地方也有一些,比如经略司,那得授职位就更差。

杨元奇顶着政事堂副相的亲点,杨家偌大的名头,自认的沙场老将,好歹分了个好差事,他是其中一个考核官,就是李格非那种,这是杨元奇自以为的权利,起码性质相同的。不过考核出来官职高低不同而已。

用杨元奇的话他和李格非李叔也算同一体系,这差点让李清照笑死,官和吏在她眼中差别极大。

杨元奇最大的开心他能查查教头的档案了,很多教头就是武学毕业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名号还是响亮的。就是他还是没找到传说中的林冲。

开封杨府有些庆幸,杨元勇还小,要不杨元奇就把他塞进去了。杨元奇觉得有能力让他出来弄个九品芝麻官,这也是条路子。

李师师开心极了,定边军还是有一些孤儿寡母的,杨元奇不忍了,要她赶紧写信,把适龄的不想从军的送一些来,杨元奇这个从八品也是官,也能照顾点人。

李师师这事抢着来办,她在杨家名声太狠,这是个机会。她要张横回去一趟,那些杨家庄和清风寨家里只有一个适龄小男孩的多问问,对于一个家来说,只剩孤儿寡母的话,这条路比从军要强上不少,毕竟那些家不能再把半大的孩子也丢掉了。

李清照这下笑不出来了,国子监不是谁都能进的,这点杨元奇显然比李格非要强很多。

杨元奇这几天非常勤奋,上班准时打卡,下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