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杨家庄见张顺 (第1/2页)

春暖花开。

陈氏非常开心,杨元奇和潘金莲一起送她和谢姨娘回杨家庄休养一段日子。算算她们很久没回杨家庄了。

陈氏问:“你们打算庄子住几天?”杨元奇和潘金莲还要回太原。

潘金莲答:“相公陪你住3天,我可以多和母亲呆段日子呢。”

陈氏看了看她:“你还是算了吧,多陪我几天一样心思不宁,陪着你相公回太原的好。”

杨元奇笑着道:“老妈,干脆我们都住上七八天,到时候一起回太原。”这是个折中的法子,却最合陈氏心意。杨元奇自从离家办差,也是难得回来这么久。

谢姨娘说好,又问道:“要不要杨元幸和陈桷也回来?”

杨元奇摇头:“他呆在家里还少?谢姨,这个你可别管了,就让我岳丈按他的方式教导就是。可不准去问这问那,元幸说什么你也别听就是。”

陈氏也说:“都说慈母多败儿,我和谢丫始终下不来手,不过元幸不过贪玩,倒也没其他,元奇你小时候就不贪玩?这个杨家庄和后面这座山你哪里没去过?记得有次你甩掉你谢姨爬山,你谢姨回家喊人去找脸都白的。哎……想想你比元幸难管多了。”

杨元奇只得嗯嗯点头,杨元幸只是贪玩,对读书习武不感兴趣,不是是非不分。

……

杨家庄。

张顺和张横一起来寻杨元奇,张顺和张横前几天刚好把北水帮的事宜交接完,张顺等着杨力在太原的事毕一起南下杭州。

杨元奇先问道:“张顺,刚好你也休息几天,这个杨家庄还是能养养心情,不过你在这里没房子吧?我让她们去准备一间。”

张顺回:“少爷不用了,我这几天都住我哥家呢。”张顺的家现在安在定边。

张横也说:“少爷,杨家庄也不多起房子?”

杨元奇道:“太原最近安宁,一旦大家安居乐业,这地压根就拿不到。要是把田用了起房子那就浪费了。这里不像清风寨最不缺的就是地。”

杨家庄有过扩容的想法,只是周边熟地都有归属,事实上杨家庄的存在,也让这一带相对发达很多,那周边村子的人更不愿卖地。真正多了地的还是后面山上那一块,但杨家庄腾不出人手去开荒,能把眼前的田种完已是老大劲。后山那个小村子,还是当时陈妙常受不来杨元奇嘀咕,挪了些银子多起了些房子,杨家包括执事以上的人都能去那里借住,不过还是偏远,山清水秀不像现代,不值钱,也就杨元奇做梦着那里还能有人跑去住个几天。倒是那天和潘易岭说起,他想跑去结庐住上一段时日。

北水帮的事已是定势,倒不用大家多谈。张顺这一次来也是问计南方。

杨元奇的想法果然和张顺最初的打算有些不同,杨元奇不像大规模扩充漕运船队,他要求是船队只要能超过现有这几家最高运量的一半就成,他是想让张顺在杭州设置一个重要的点,让他提前熟悉海运。

海运和河道运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仅船而言就完全不同。

杨元奇说:“最好腾出几个有能力的人直接去跑别人的海船,大海也不仅是船,天文海域情况航道这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早点熟悉最好。另外,这事你们两个知晓就好,将来要如何发展我心里也没成算,得张顺你在杭州把情况反馈过来才行。”

张顺答应下来,这是一种提前谋划,海贸对于杨家完全是个陌生的东西,他清楚这可能是杨家未来最重视的一环,这些年不管北水帮有多大机会,他始终心向杨家。这是杨家对他举动最好的回报,这已是核心东西。

杨元奇其实想到过陈桷,只是陈桷不能算杨家家臣,他是最亲密的亲戚,他有自己的打算,想的是努力读书将来青衣进场大比。实际关于海运,杨家根本找不到牵头人,只能他自己折腾。

杨元奇道:“张顺,一些商业的事,杨力也会和你商量。杨家漕运和码头最终决策权会放在你手里。不过商业上的东西你不用刻意花心思,还是得把船队弄好。”

张顺点头应下,这个张横和他说过。张横就把心思全花在船队建设本身这方面,杨力在开封和他一起商量事宜,关于商业也基本就听听,真有大的决策直接找开封几个夫人就是,他不认为这方面自己比他们这些人精通。

张顺应诺想了想说:“要不要我在那边提前招募些海运船工?”

杨元奇一愣,这也是个办法。说道:“可以物色一些,却也不着急。不过你可以找找对海运有整体了解的人,这种人你倒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