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和谈 (第1/2页)

这是宋朝和夏国非常正式的一次谈判。宋朝主要有范子奇和李格非,旁边张孝纯和杨元奇是搭上来的。夏国则是李乾火和萧有见两个正副使。

谈判一开始除了表达双方有息兵的意愿,然后就陷入僵局。宋要求边境首先息兵三年,宋再恢复对夏国的税赐;夏则是认为先恢复税赐,两国边境罢兵。这几乎就是一个死循环,谁都不愿首先迈出第一步。

杨元奇懂了,他这么在这里还真就是耗着,两方压根就没有共同点,这不都是空手套白狼。

范子奇从庆州过来,更是对西夏有很深的戒备,环庆路对面的西夏军并没有收缩的迹象,这起码的共信都难以建立。

范子奇说:“我从庆州回来,我也不讳言,环庆路一直在强化防御,你们过来说和谈,后方又是集兵,难道是想来个城下之盟?!”

李乾火和萧有见都答不上这话,现在夏国其实有内乱的迹象,梁氏一派厉兵秣马,需要一场胜利。李乾顺这个皇帝却很想通过息兵,解除梁氏兵权,重新打理朝政。前方并不配合他们的和谈,甚至这次和谈也有辽国施压的原因,辽国不希望宋夏和谈,但对梁氏集团极其反感,他们更想李乾顺来掌握政权。梁氏也是顶不住各方压力没有拦阻李乾顺派出使节团,但这个使节团里没有梁氏集团的人这已经说明他们根本不愿。

李格非也说到:“所谓诚意不是谁先提起,而是大家正在做什么?!”

萧有见想了想说道:“起码现在各地并未发起战事,在没有结果前,谁都不敢马放南山。”

范子奇摇头道:“夏国边境几州要是修整城防,这个可以理解。但问题是我朝看到的情况不是如此,骑兵正在边境线集结,随时都能南下。至于战事,没到秋收,想来你们也懒得来吧?!”

李乾火回道:“所以我们也是希望这里能有双方一定的和解,这样不会再有秋猎事情发生。”

李格非说:“那诚意呢?西夏总可以把自己的禁卫军后撤吧。”

李乾火和萧有见对望一眼,这个要求不算过份,只是这事他们压根答应不下来,再没有建设性成果前,李乾顺集团也压不住梁氏集团。

在没有得到肯定答复,在座的几个大宋官员都明白,事实上西夏并未取得共识,那这次过来更多李乾顺集团希望得到大宋的支持。关于西夏皇权和太后权之间的龌龊,这又不是什么隐秘事。

……

荐杨元奇复职定边禁军指挥使帖子是由范子奇递出去的,对比李格非,他更合适。他不仅是这个使团正使,也刚刚从知庆州回来,作为刚刚调走的官员,他荐一个武职加强环庆路定边的军力,无可厚非。

同时,范子奇和李格非也叙了张孝纯和杨元奇迎使团的功,认为这次他们两个是有效完成了朝廷差事,将西夏使团滞留在西北,方便了朝堂最后把和谈地点放在洛阳。关于西夏使团内部人员情况,范子奇和李格非均偏向于那个李南仙身份不简单,和谈之后第二天西夏两个使节能回复很多前天的问题,这说明使节团还有一个拍板的人,几乎肯定就是这个女子。

……

杨元奇告假了没再参加和谈,潘金莲到了洛阳。

杨元奇从来就不觉得陈妙常会有事,那是一个穿越时间的遇见,陈妙常都早出世几十年难道不应该和他长长久久么?现在杨元奇很有做神棍的潜质。

潘金莲对于“留住陈妙常”很是垂涎,这相公情话全说给别人听去了。潘金莲想再要一个,杨元奇却是怎么都不肯现在了,潘金莲咬牙切齿。

杨元奇道:“都有一个了,急什么呀,好歹等甜妞三四岁再说呀。”

潘金莲非常不忿:“那她有儿子了,你好话全赖她那去了。”

杨元奇晕,这哪跟哪的。

潘金莲眼神眨巴,好像也不是,他就是宠她呢,这么远跑离太原到这,他也没多说什么。

潘金莲说:“杨家大少爷你想什么名了?”

杨元奇想到了“杨过”,这名字大气上档次啊,金庸大佬都是这么取名的,是不是得去抓个雕给他做宠物。

“杨过?”潘金莲纳闷,怎么这么怪的,不应该杨兴宋,杨兴家之类的么。

杨元奇道:“就这个!一切都会过去。”

潘金莲撇嘴,以后自己生儿子得和父亲商量去,别给这个相公整了。

……

杨元奇拉着潘金莲陪他逛洛阳,得累了这样晚间好忽悠一下她。潘金莲对于怀个男的念念不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