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一些判断 (第1/2页)

第84章

拜祭完杨家祖宗,大家并未离开杨府。明天孟皇后要去祈福观,大家干脆在开封等着,明天一起出去。

开封杨府这才意识到太原杨家比想象的更有底蕴。

杨兴武以防御使知定边,这已是文武实现跨越,毕竟只是从五品,扈三娘游击将军是从五品,这更是散阶。杨兴真就是从五品开国男游击将军,这是有封爵的。现在却是凭太原杨家和孟皇后这份关系,开封杨府觉得开封将门高看太原杨家不是没来由。

开封将门不在乎西北将门在西北有多大的力量,在开封看来,那不过是江山一隅,打生打死混到官职,有朝一日西北事毕,很大一部分西北将门就会衰微,大宋的中心始终还是开封。

开封杨府的判断亦然如此,太原目前的确更能代表杨家,但那也是因为杨兴武和杨元奇两代能力不凡,大家能看出前景很妙。开封杨府始终有开国男这爵位的承袭,杨元忠这么发展下去是有资格袭爵,开封天波府这两代就能站稳。

这是开封将门所处位置和发展决定下来的眼界,在开封杨府眼中,太原杨家和孟皇后的关系,比杨兴武在定边的发展更让人看重。

这么看来,祈福观中,太原杨过和赵灵儿的事就非空穴来风。在最后没有真正交换文定,太原杨家是不敢乱说的,这事关皇家大娘子的清誉。

杨兴真和于氏内心有一点芥蒂也是正常,关于爵位承袭,杨元忠杨元奇这一代并未定论。甚至杨兴真希望西北战事能再激烈一些,这样太原杨家眼光就不会往开封放。要是宋夏和解,太原杨家很大程度就失去进阶的途径,至少现在看来是如此,扈三娘这次回调开封在杨府看来还真不是好事,太原最初的原则是远离开封。

(ps:小编这里也想了很久,作为写手,自然清楚宋夏之战的影响远比现在要大,最后那里成为北宋真正意义上强军,也是最后的禁军精锐,哪怕南宋初创,在前方定鼎之军也几乎均起于西军。但在当时,西军远不是开封将门瞧得上的。)

于氏问陈氏:“嫂嫂是打算留在开封?”

陈氏摇头:“哪能,太原一大摊子事,现在谢丫又只顾着几个小的,金莲在那边撑得辛苦,我是等着三娘带着思甜来。过段日子,她们安定下来我就回太原去了。”

于氏说道:“想着祈福观那里大兴土建,我又没听说你们要在那里弄庄子,就一时奇怪。”

陈氏解释了下那边的情况:“那里是皇家的地,太原最近也没钱,不过是张小娘那几个房子是我们弄的,其他都是皇家的事。张小娘于太原有恩,和她们几个又是姐妹相待,我也懒得折腾,就在她那里借住一段时间,那里方便。”

于氏点头,不过是起几间普通房子,园林都是皇家的,那就花不来几个钱,地皮才值钱。

倒是李师师这时候说了句:“三娘姐姐好歹是个五品官职,要不要起个小宅子?”扈三娘的薪水比杨元奇都高,杨家补一点过来倒是可以。

扈三娘连忙拒绝:“我就住那里,以前清风寨张小娘借住我那里,现在我住她家没什么好不便的。”

李师师又道:“仔细我在云良阁的房间姐姐得空去住,可舒服呢。”

扈三娘点头:“这倒使得,来开封就住那里吧。”

于氏愣神:“开封杨府那个小院子不住了?那里是店铺,不如来杨府?”

扈三娘回:“寻常也不会来开封,要是这么空着一个院子却是浪费。我过来也可能有些杨家事务要料理,住那里方便。”

于氏想了想,的确如此,她要是常住那还可以让她留杨府,只是偶尔过来倒是没那个必要。

杨府得到最确切的答案是,太原杨家依然无心开封。扈三娘是朝廷命官,她的去处本来就不能杨家一言决之,这不过是时事如此。杨家现在的这些安排显然并不打算驻留开封。开封杨府不知道的是,杨元奇在太原时候,对开封有着无限的向往,到最后他却真的不再留恋。

……

皇宫,孟皇后没想到不仅她老哥孟励和扈三娘在外候着,陈氏和李师师也都在。孟婵起身回礼又给陈氏行了一晚辈礼。

陈氏说:“赶巧能碰着你出宫,隔段时间我这老婆子就得回太原咯。”

孟婵道:“杨家女眷这么多在开封,老太太何不开封寻一处住所,或者陈留也行,让金莲姐姐过来就是。”

陈氏叹息:“这可不得行了,杨家庄才是老杨家的根。这要举族迁来,一来所费甚多,二来在杨家看来,西北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