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刘婕妤介入 (第1/2页)

杨兴真、于氏和杨元忠突然发现,杨家自己的首尾还有问题。

杨元忠开口道:“父亲、母亲,要不我去趟河南,于家处理这事必须严谨无误,对朝堂才是个交代。”他是于氏的亲儿子,于家实际依附于开封杨家,他是最好的人选。

于氏看向杨兴真说道:“夫君,元忠去最好,哪怕我有事他也不能有事,元忠,要于家按你的想法办,要不他们就没你这个外甥。”

陈氏赶紧劝说:“弟妹,我们坐在这里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于氏这话是要保护自己儿子,要是于家不听得劝细查,所谓没这个外甥就是她不再是杨家人,杨元忠还是杨家的儿子,于氏却不是杨家的媳妇。于家要怎样就怎样吧。

杨兴真也回:“夫人,我没有想过休妻。”

杨元奇道:“叔叔、婶婶,于家的事杨府可以上个折子,杨家诰命夫人没承袭我们去打听过缘由,大家都知道。现在杨家和于家就在落实这事,没什么好隐瞒的。关键,既然朝堂在查,那这些情况他们迟早清楚,我们提前把事情扯出来,也能打乱他们的布置,省得他们从容谋划。”

杨兴真点头:“这几天我就上个折子,就是诰命夫人的事,刚好借此把于家的情况说明,朝堂不应该如此牵连。”

大家点头,可以这么来。杨家的态度就是相信于家的说法,那不过是个人的事,和宗族无关,更不用牵扯到亲家身上。

……

皇宫出圣旨封赏杨家对祈福观的督办,这个旨意通过还有一番折腾,祈福观的建造是一笔烂账,出力最多的是扈三娘,她本也是提举祈福观,但这个旨意的封赏却没落在她头上,宗人府对此都有异议。后来还是向太后开了口,说这是杨家的家事,不管哪个娘子出力,都是基于杨家。

皇宫给的是陈妙常一个正六品的诰命夫人,特称宜人,相应给杨过勋位飞骑尉(从六品勋位),联想赵灵儿和杨家几个小儿女长期驻留祈福观,孟家和杨家的关系,知晓点内幕的人懂了,这个赏赐明显是在造势。宜人这个称呼是给到五品以上诰命的,这个“特称宜人”就足见皇宫重视。

杨元奇不得不说官家的人就是严谨,杨元奇的正室是潘金莲,她是从五品的诰命夫人可称宜人,婚约是杨过和赵灵儿,给陈妙常超过了潘金莲,杨潘两家估计脸面不好看,正六品又连宜人都不能称呼,给个特称“宜人”一把解决问题,两边都说得过去。给杨过这个从六品更是让勋位达到中级,又恰好踏入门槛,怎么看都没有施恩过重。

……

开封蔡府。

蔡攸现在有点焦急,关于开封杨府诰命夫人的事,太原杨家这次的封赏直接影响他们的计划,礼部的官员对于这事不再特别上心,皇城司那边辽国资料的查实更是拖拉下来。蔡攸知道大家在等一个结果,特别是向太后过问了杨家的封赏。在大宋,太后的话份量极重,这是关孝!如果于家那点事不大,大家辛辛苦苦折腾一通却没有好果子,谁都不愿办事。开封杨家和太原杨家不是一家,却又是一家。

蔡攸去宫中找刘婕妤,他需要助力,他父亲蔡京这种时候不可能再出面施压,这本就不是太大的事。

蔡攸把情况告知刘婕妤,他取了个巧,把事情完全归结于对付杨家是为了给他们麻烦,进而影响到孟皇后女儿的婚事。以前刘婕妤又的确在他面前说过杨家的事,希望他有所动作,那这就是他的动作。

刘婕妤闭目沉思,不管蔡攸动向如何,一个由向太后点头的公主婚事,这必然强化母亲孟皇后的地位,既然蔡攸愿意动,她还真不能弃置不顾。她比蔡攸更希望这婚事黄掉,那个女孩不应该和向太后有直接关系。反之,这事要是不成,向太后面子不好看,孟皇后就逃不脱干系。

刘婕妤问:“你既然说于家有问题,那也不是我能干预的,得朝堂最终确定。”

蔡攸道:“朝堂的人我想办法跟,于家在辽国的信息是皇城司在查,需要刘婕妤督促他们。于家在辽国有问题,这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皇城司线人和宫中贵人盘根错节,宫中想办法最好。只要那个于家人还在辽国,那皇城司出的情报就很有讲究,表达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人的判断。

刘婕妤知道蔡攸最后一句话是关键,这份消息就该是于家在辽国有问题,至于究竟如何这得查过才知道,反正有问题就是。

刘婕妤微微点头:“皇城司这边我会让人沟通,尽早把消息反馈到朝堂部门,只是有问题这个说法太广,何谓有问题。”

蔡攸回答:“于家那个人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