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董卓转战下曲阳 (第1/2页)

好书推荐: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些许运气罢了!”韩玄笑道。

“贤弟莫要谦虚,岂能全凭虚无缥缈的运气就能概括?”曹操笑道。

这时,董卓已经率领残兵败将,回到驻扎在广宗城外的汉军大营中,一眼便看见谈笑风生的二人。

他的心中自是气恼万分,黑着脸颊,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心情不好,一副别来惹他的表情。

而韩玄却毫无自知之明,快步走上前,拦住了董卓的军马,“恭喜董将军得胜而归!”

此话一出,周围顿时寂静了几分。

一旁的曹操震惊的张大了嘴巴,挤眉弄眼的询问他这是要干嘛?在示威吗?

你们之间虽有些冲突,但也不至于如此。你就这样贴脸开大,这让董卓的脸面往哪里放?

战马上,正在寻思着如何向朝廷那边解释的董卓,听闻韩玄的话,顿时一股怒火自心底燃起。

没错,自己一意孤行的确吃了败仗,还被黄巾军灰溜溜地追杀数十里地。

而你却侥幸斩杀贼首之一,立了泼天大功,但也没必要当着大庭广众羞辱自己。

此时董卓恨不得策马扬鞭,用马蹄将他踏成肉泥。

不过一想到对方是氏族子弟,背靠南阳士大夫群体,他硬生生遏制住想杀了对方的冲动。

“汝这是何意?”董卓攥紧了缰绳又松开,反复几次后问道。

在一旁看着此幕的曹操,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他还真怕董卓一怒之下,不顾一切的杀了对方。

到时他就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虽然他与韩玄相交甚欢,但还没到为其舍命一救的地步。

“将军您今日大破黄巾军,不惜亲身诱敌,只为将敌军引出。并派遣末将设伏,一举斩杀贼首之一张梁,大败黄巾于广宗城外。如此种种,难道不值得恭喜吗?”韩玄举着张梁那血淋淋的头颅道。

董卓被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我,我打败了黄巾军?”

“当然!若不是您领导有方,何能以少胜多,战胜数倍于我方的黄巾军,并使其损失一名贼首,这还不算是大胜吗?”韩玄拿出他的惯用套路,一副连哄带骗,舍己为人的态度。

不远处的曹操,几乎是秒懂韩玄的操作,眼中闪过莫名的深色。

当然并不是韩玄真的就那么大公无私,而是他权衡利弊下做出的决定。

韩玄的宗旨一向是,朋友要多多地,敌人要尽可能化解。

毕竟,这世界上不全是打打杀杀,战争迟早是要结束的,最终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平平淡淡的。

到时一切都是人情事故,利益使然罢了。

当然了,如果是有夺妻杀子,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韩玄还是会尽全力率先将对方搞死。

之前他们将董卓逼迫的实在是太紧了,再加上一场大败,外加之后的朝廷追责。

董卓的理智犹如一条绷紧的弦,随时都有可能崩断。到时手握大军的他,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所以韩玄便借此给董卓松松劲,只要他退一步,大家都会皆大欢喜。

到时董卓既不会因为战斗失利,被朝廷追责。

而他的功劳董卓也不敢真的给抢走,毕竟他可不是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全凭自己打拼的野路子。

“对对对!没错,今日此役大胜!”董卓见此也不再推辞。

命人将张梁的头颅取走,便绕开韩玄,策马回到自己的营帐。

见董卓走远,曹操这才走过来。眼神变幻莫测,调侃道:“没想到,贤弟竟也精通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之术。”

韩玄毫不避讳曹操的目光,开口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董卓回到自己的营帐,看着桌上摆着的张梁头颅,面色阴沉。

别看董卓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的,他可是汉恒帝时期的老人。

青年时的董卓曾担任过羽林郎,简单说就是在皇帝身边站岗的。

但也不要因此小瞧这个官职,毕竟羽林郎可是有着“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称号。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挤不进去。

作为皇帝贴身的武官,董卓那些年在洛阳见过太多朝堂上的派系纷争,各种阴谋、阳谋、诡计……

虽然他是寒门子弟,游侠出身,不通儒家经史,但不代表他没有文化。能够在未来控制了皇帝,长安和洛阳两地的存在,自然是有一定城府和政治的。

董卓将此次战况,略微修饰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