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设定补充 (第1/2页)

福克斯接着看最后一篇新闻《汉诺威王国招兵告示》

这篇新闻十分简单,那就是汉诺威王国又要招兵了,不仅要招陆军,还会招海军,其中海军要招收8000人,陆军要招收一万人。

要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征兵都是有理由的,汉诺威王国也不例外。

首先招收海军就很好理解,福克斯在来汉诺威前就听到了风声,那就是帝国海军准备将那些海军中服役了十几年的初期钢铁战舰转卖给汉诺威王国,为汉诺威王国建立一支还算得过去的海军。

当然,帝国也会卖一些新建造的钢铁战舰给汉诺威王国,不可能让汉诺威只有一些老式船只。

这么一来,不仅大英帝国可以出售掉那些老旧的舰船回一波本,汉诺威王国也成功得到了大英帝国的允许,发展出了一支海军,可以算得上是双赢。

这个时间线的大英帝国早在1819年就造出了第一艘钢铁战舰,并且开始逐渐建立一支由钢铁战舰组织的海军。

但是现在这些早期的钢铁战舰毛病重重,不仅速度慢,而且故障率还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装甲防护以及舰艇结构都过于落后。

这些钢铁战舰在现在已经不符合大英帝国的作战标准了,需要尽快的退役,但是这些花了大价钱建造的船只不可能简单的封存,要不然帝国财政绷不住。

所以海军和财政部按照老传统,准备向一些友好国家输出落后产能。

一些小型的船只可以改装成商船向市场出售,但是那些大型军舰就不可能流入市场了,因为这种大型钢铁战舰的技术含量很高,如果流入民间市场的话,很容易让其他国家仿制大英帝国的技术。

虽然这些已经是落后十几年的技术了,但是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还算得上是先进。

就拿现在帝国最大的敌人来说,现在教宗国最大的一艘钢铁战舰也不过4500吨,再大的他们压根没有那个技术能力造,而大英这批退役的战舰中有一艘是5200吨级的战列舰,如果让他们研究了大英帝国的战舰,很有可能获得技术突破。

所以一时间这些大型军舰竟然难以出手,因为帝国找不到合格的买家。

首先,大英帝国需求购买这种大型军舰的国家可以受到自己的完全掌控,不将自己战舰的技术流露出去。

其次,大英帝国还要确定这个国家有钱来购买军舰。

最后就是出售给这个国家大型钢铁战舰不会破坏掉该国所在地区的战略平衡,要不然不利于英国的离岸平衡战略。

最后帝国发现只有殖民地和汉诺威这个国家符合自己的标准,随后支持卖给殖民地的一派和支持卖给汉诺威的一派就开始吵了起来。

支持卖给殖民地的人认为卖给殖民地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战时由帝国直接征召帝国殖民地的战舰参与战斗,而卖给汉诺威之后就不能这样做。

毕竟汉诺威虽然是英国的附庸国,但是终究是两个国家,在战斗的时候,大英帝国只能要求汉诺威配合行动,而不是直接征召。

再加上汉诺威是个德意志民族的国家,终究是其他民族,所以这一派更支持将舰船卖给殖民地。

支持卖给汉诺威的那一派也有话说,因为如果将这些舰船卖给殖民地的话,殖民地如果有了独立的心思,那么大英帝国就会在平定叛乱的时候受到更大的损失。

前文提过,这个时代还没有跨洋电报,帝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缓慢,所以各地的殖民政府都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大英现在能掌握殖民地的原因就是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如果让殖民地有了海军,容易让他们起不必要的心思。

而卖给汉诺威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因为汉诺威旁边还有着普鲁士和法国,如果汉诺威不想被普鲁士和法国吞并的话,那么他们只能依靠英国。

就这样两派争吵了两年过后,最后卖给汉诺威军舰的一派胜出了,只不过并不是因为两派分出了个输赢,而是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

因为法兰西资产阶级政府有了倒向天主集团的意愿,所以大英帝国需要尽力将汉诺威武装起来,给自己在西欧地区的制海增加力量。

虽然法兰西资产阶级政府的海军非常拉胯,最大的钢铁船只不过3500吨,但是他们的海军力量已经足够打破平衡了。

这才是帝国决定将船只卖给汉诺威的主要原因,帝国需要汉诺威当一个靶子,牵制住法国。

所以汉诺威才在最近开始了新一轮的征兵,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