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设计起风波 (第1/2页)

待谢东成离开后。

徐范对李栋说道:“李大哥,其他产业你可有兴趣开展?”

李栋挑了挑眉,说道:“你有什么安排?”

徐范走向了墙上贴的一张大地图,说道,

“你看,我们这片地周围什么产业都没有,所以我打算在学校周围打造一条商业街。老百姓一日所需不外乎衣食住行,所以这些都是必要的。”

“就在这个位置。”

徐范指了指地皮地右侧靠近公路的一小块地方,又对着李栋说道,

“我准备拿6亩地出来建商业街,古典风格,四层楼高,每间宽4.5米,长16米,到时候可以租,也可以自己做。对了,你喜欢什么行业?”

“我?如果真要搞,我要一间旅舍,不,应该说公寓。”李栋说道。

“哦,那行,到时候给你预留5间。够吧?”徐范笑着说道。

“太多了。3间就足够了,平时估计也没什么人过来。”李栋说道。

徐范听后却摇了摇头,“刚说眼光要有前瞻性,你马上又变回老思想了。”

“你想想啊!新校区的首期建设规模可以估计容纳五千到一万名学生,假如家长来校看望,你这小公寓能行?”

李栋想了想觉得徐范的说法很中肯,点了点头,询问道:

“那我们要不直接弄成一个酒店?”

“哎,这就对了嘛!”

徐范笑着说道,“不过,我是这样打算的。处理成两家店:一家公寓,占地5开间,主打温馨家庭风,价格低一点。一家酒店,占地七开间,主打商务高档风,收费高一些。这样两家就可以形成互补,良性竞争。”

李栋听完,直接比起了大拇指。

“至于其他的小超市、日用店、小食店、小酒馆什么的,如果有亲戚朋友有兴趣就让他们做,不然就到时候再招商。”徐范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里,徐范、李栋和谢东成三人一起讨论和规划新校区的各项建设工作。

经过几天的深入讨论和细致规划,新校区的蓝图在他们三人心中越来越清晰。

徐范作为决策者,对谢东成的先进理念和开阔视野感到极为欣慰。在三人的齐心协力下,新校区建设方案初稿很快就出来了。

新校区的建设首先考虑到教学生活的环境,他们计划将校园划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科研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教学区将建设多栋现代化的教学楼,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确保学生在最好的环境下学习。

生活区则计划建造几栋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配备完善的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舒适便捷的住宿条件。

运动区将建设一个标准化的体育场馆,包括篮球场、羽毛球馆、游泳池、健身房等各类运动场所,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而教研区则是新校区的一大亮点,他们将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其中甚至还包含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火灾、地震等灾难避险模拟场馆等等。

但凡众人想得到的都全部加了进去,至于最终的效果如何,那是建筑设计师的事了。他们只是提出自己的构想而已。

“徐范,你准备让谁来设计这座学校?”李栋问道。

“悬赏吧!直接在网络平台上悬赏,让国内外的设计师们来参与设计,悬赏奖金就300万吧,设计时间两个月。这也是一个宣传的噱头。”

“等设计书出来,三月份我们就可以开工了。”

徐范说道。

“也行吧。你的头脑比较灵活,你来安排。”李栋说道。

翌日清晨,李栋刚刚走进办公室,一则醒目的设计悬赏就跃入了他的眼帘。

这则消息已经迅速占领了各大网站的主页,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内外的设计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江北实验学校,这个名字如同一股新势力,闯入了无数设计师的视野。

李栋深知,这所学校的名字如今已不再是单纯的名称,而是代表着一种机遇,一种挑战,更是一个平台,能够展示设计师们的才华和创意。

然而,这个决策并非没有争议。

在汕市,本土的设计公司一直以来都享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如今,这所学校的决策无疑打破了这种平衡,引起了本土设计公司的强烈不满。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句话在汕市设计界流传甚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