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 (第1/2页)

好书推荐: 我是降头师

今日对不少有身份的人开放,因此园内还算得上人来人往,但这紫云楼只对高中之人开放,故而就显得有些冷清。傅瑜坐在紫云楼二楼临窗的一个位置上,有春日暖阳照在他身上,有风卷起荷香飘过他身畔,他看了一眼窗外满池红蕖和杨柳依依的小道,又收回视线。

他身前的桌上摆着一碗冰镇樱桃,但他不是王犬韬,对吃食并没那么看中,他此时正盯着手中的《登科记》。

这《登科记》是大魏最大的书肆琅玕书肆发行的,每三年发行一次,刊登的是每届五甲学子的姓名、籍贯、行实务策论等。

傅瑜以前也只是觉得这琅玕书肆背后的老板定然是个有背景的大人物,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感想,但他出门的时候金圆塞给他这本书,他才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

傅瑜此时的心情有点微妙。

他摊开这本书,看着自己信息的那一页,上面不仅写了他的父亲是天策上将军傅骁,他的兄长是傅骐独子、傅骁嗣子,大魏最年轻的骠骑上将军傅瑾,写了他祖父也就是第三任安国公傅烨,还写了他曾祖父第二任安国公傅盛,甚至连第一任安国公傅良的生平都有。

这满满当当的五页,倒有一大半都在描述安国公府四代的煊赫以及如今的权势,对于他自己的生平倒是寥寥几句便盖了过去,而他考试时所作的那篇策论,虽有圣上和阁老崔泽的亲笔批复,此书的编者却显然有些不以为然,只着重点明了他的诗词赋上的严重缺陷。

他翻遍了这本书,一甲三人,二甲十二人,三甲二十四人,四甲十六人,五甲七十二人,共计一百二十七人,却只有他一个人有此“殊荣”。即便是和他家世相当的虞非晏,上面关于历任宁国公的消息却也是少之又少,大篇幅的是在讲虞非晏此人的少年成名,后面还附有一长串的当时大儒对于他此次诗赋的评论,都为感叹其少年英才。

这么一对比,更加明显突出虞非晏靠的是自己的才华,而他傅瑜,更多的还是靠的身份家世,毕竟,虽有圣上提笔批复,但谁不知道,圣上是他表哥来着。

傅瑜的心情更糟糕了。

他想,这琅玕书肆的老板一定和他有仇,他用手撑着下巴,开始认真思考当年他犯浑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调戏过琅玕书肆的老板的女儿或者妹妹。

正当傅瑜想的脑袋都开始疼的时候,他面前光线一暗,他对面坐下来一个白衣长衫的人。

※※※※※※※※※※※※※※※※※※※※

e=e=e=(≈gt;д

婚姻

傅瑜此时本满腹醋意, 但这气和醋意在他看清对面之人的相貌时便消了。

对面坐着一个白衣书生,他着一身寒门士子典型的白麻长衫,一头乌发束在青色儒巾中,两鬓微白, 一双格外显眼的浓眉舒展着,朗若星空的黑眸看着窗外。

傅瑜笑道:“原来是梁兄,我还道是谁呢, 竟然也会理睬我。这两日事忙, 倒还没来得及上府去祝贺梁兄高中。”

梁行知这才转过头来看着傅瑜,他浅浅的笑了,眸中似有暖意, 道:“同喜,我还没祝贺傅小友此次得中四甲榜首。”

傅瑜噎了一下,这才道:“梁兄不知何时也会打趣人了, 我一个众人皆知的靠着家世中榜的人怎好在梁兄这状元面前卖弄。”

梁行知摇头, 他道:“非也, 我看傅小友这次高中凭的是真才实学, 你最后所作策论实在让人耳目一新,可谓良策, 所以有圣上和阁老的朱批, 如此看来,即便你不考明经而考进士, 也必然榜上有名。”

进士科和明经科最后一轮考的同样的实务策论, 却是说的东南沿海一岸的通商口岸渠道开放以及商人分层收税的问题, 傅瑜站在时代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自然能用现代的一些知识结合大魏的实情得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策略,但至于好不好用,他实在没想那么多。

此时听到梁行知这么个状元这般信誓旦旦的夸奖傅瑜,他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道:“不过是些奇思妙想罢了,我的诗词歌赋学了这十多年也没有开窍,要考中进士倒是很难为情。不过,梁兄,你今日既是状元,便算得上压轴人物,怎么不去和同期考生攀谈多认识几个人反而跑到我这儿冷冷清清的地方来坐?”

梁行知浓眉一挑,反问道:“你怎么不去?”

傅瑜轻笑一声,他道:“我将来要袭爵,入朝堂为官便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了,而且我志不在此,阿爷已经答应我,我若高中,便可离开永安,出门游历几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