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第1/2页)

好书推荐: 我是降头师

,所以这中间接头的人,必然是颇受他宠信并且地位不如他的下属。这人是陶秀自幼的书童,同时也是随身服侍他的人,楚国公家的下人,名唤陶福财的。

“如果说那些江湖散人和几个商帮的人,借的是陶秀的势,那也真能说得过去。毕竟陶秀,的确是有这个势的。”傅瑜脑海中一一闪过陶秀的几个明面上的势力,“陶秀有家族,有姻亲,有师门,这三者可都是不容小觑。”

朱然坐在一旁翻看着供词不说话,只傅瑜瞧着他面色真叫一个难看。

傅瑜抓耳挠腮一番,继续道:“只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他到底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能从这件事牟利的,也不过钱财罢了,但他这般的身份地位,也还差钱吗?”

傅瑜想了想,便笑道:“如果他都差钱,我看这绝大多数朝廷官员都是穷光蛋了。虽然他分不到多少楚国公祖业,可那老太君偏心幼子,嫁妆什么的,再加上他自己夫人,他从老国公那里分来的家产,外加这么多年俸禄……怎么可能差钱?!”

傅瑜是真想不通他的动机,况且,他一向和陶允之交好,心下免不了有些难以接受:“这些人的供词太统一了,你说是不是有人故意构陷?”

“你倒是真为那友人着想。”半晌,朱然道,“供词不过一环罢了,我这还有账本一类的物证,足可以证明陶秀并非完全无辜。”

“并非完全无辜?”傅瑜轻声道。

“你说的对,陶秀并不缺钱财,相反,他家底不薄,但他多年生活并不奢侈。这么多年这些钱财经由他手,却不见了踪迹,难不成还是他挖了个大坑把这些银两都埋起来了不成?”朱然冷笑道。

傅瑜却听的后背汗毛都要竖了起来:“除非,他也不过只是其中一环……”

每年这些钱财,另有人或者势力接收了。便连陶秀这般人物,也不过是马前卒。

陶秀已是从一品大员,世家嫡系子弟,他又能为谁做事?又是何人能让他冒着丢官下牢的风险做事?

傅瑜不是傻子,身处这封建时代,又被傅骁傅瑾潜移默化洗脑了将近二十年,他心下已然知晓,这世间唯有一件事能让人冒这么大的风险——从龙之功!只因为,它日后能带来更大的回报!从一品礼部尚书又如何,清水衙门似的虚名,还不如二品的实权官员,更何况,上面还有仆射、阁老、大学士、三师,这都是权倾朝野的人物地位!他身无爵位,以后公侯伯子男,乃至郡王亲王爵,也不是不能肖想一二……

便是并不野心勃勃的傅瑜,思路一打开,大饼一画,也觉得未来的日子是火辣辣的,更何况是野心勃勃的陶秀。

虽不知道陶秀背后的皇子是谁,但事情却也了结大半了——在朱然面圣后,这事儿就不是他们能管的了。傅瑜没去面圣,只得老老实实的递了折子,将这事一来二去的说了个清楚,他倒是不怕自己被牵连进去,只觉得不能抓到罪魁祸首颇有些心不甘。

建昭帝的旨意是很明确的:点到为止。

许是朱然已经查到了背后那人,然后告知了建昭帝。虽然众人皆知太子已立了近三十年,但谁不知太子身体弱,看着便是熬着一年是一年的样子,这储君或是下任君王的位置,也不过是在四六二位皇子当中择其一。

但此时太子还在,帝王大权在握,夺嫡也不过是暗中进行,朝中绝大多数官员都未曾察觉风雨前兆,若非傅瑜如今特殊的身份地位,若非他模模糊糊有着前世的记忆,他怕也是被瞒着的一个。许是尚还有舐犊之情,许是不愿朝堂动荡,总之,建昭帝并未将幕后人捉出来,甚至连陶秀也并未下牢——如果他辞官归隐、楚国公被小事罚俸三年这些事情不算惩戒的话。楚国公一脉,一直以来都是陶秀在朝堂支撑,没了陶秀,如今也不过沦为普通公爵之家,倒和如今的安国公傅府差不离,甚至还要更落魄些。正值壮年,前途大好,却辞官归隐,有些嗅觉灵敏的人自然察觉到了什么,但绝大多数人,也还是接受了陶秀的说法:子嗣单薄,老母病重,一心恋家,无心官途。

或许,从一开始,傅瑜就不能管这件事,但他已然插手,便再也是脱离不开的了。

他不过是辅助朱然,一旁协助,刑部要这件案子做个年度的大案来增政绩,陶秀没被拉进去,那个巨贾或是江湖豪侠,另有八九个朝中大员——有些人没有陶秀这般的身份地位便只能丢官坐牢,这些人便是最好的替罪羊。更别说他们也不无辜,这近十年来已成体系的拐卖网,可不就是他们一手建立的,从地方到中央,从庙堂到江湖,蜘蛛网似的将他们连接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