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狂风重机枪,暴雨轻机枪 (第1/2页)

当前的欧罗巴列强就遇到过这种问题,有些士兵在战场上区分不出来7.62毫米子弹和7.92毫米子弹有何不同,误把从敌军手里缴获的子弹用在自家枪械上,导致使用不了。

田苍听到这总算明白过来,笑着叹道:“如果这款中间威力弹真如您所说的各方面性能均衡,威力也足够杀伤敌人的话,那咱们改用这款弹药还真是明智之举,优点多到数不过来。”

“不过和子弹相比,我对您说的三款枪械更感兴趣。”

他说话间打开手里的小本,看着这三款枪械的基础数据双眼放光,忍不住直接念了出来。

“狂风式重机枪,使用12×80毫米口径大威力子弹,采用了最新的气冷式散热圈,外加可更换枪管,最大射程2000米,射速达到了500发每分钟。”

图片是M2勃朗宁,狂风比这个小一圈

“整枪加上三角架一共重18公斤,三人机枪小组即可顺畅的使用。”

“天哪,12毫米口径,18公斤枪重?您居然把大威力的重机枪重量缩减到了如此地步,真是太夸张了!”

“马克沁重机枪口径比它小,加上三脚架总重量都超过了27公斤。有了狂风重机枪,以后马克沁可以全部退役了。”

马克沁重机枪在陆战中被称为“步兵收割机”,它也是自枪械诞生以来收割生命最多的武器。

但就是这么一款欧洲列强都在使用的重机枪,在顾北设计的这款狂风重机枪面前全方面属性被碾压,简直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地方。

顾北一脸自信的解释道:“那是当然,双方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狂风重机枪设计的更精巧,节约了大量重量,再加上它不用像水冷式重机枪那样加一个水冷套管,所以整体重量大幅度下降。”

“18公斤级的重量使得拆卸之后两名士兵就可以扛着它轻松行军,第三名士兵则携带弹药箱。”

“重量变轻了,拆卸和转移都会更加便利。”

战争中很多机枪火力点之所以被敌军拔除,就是因为开火之后暴露了阵地,而且重机枪移动不便,短时间内无法更换位置,被敌军炮火锁定之后很快就遭到轰炸。

但狂风重机枪不同,它轻便的枪身非常便于拆卸,熟练的士兵完全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将它拆开背走,转移阵地。

这样一来,机枪小组的生存性大大提升,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更显着的作用。

而没了水冷式套管,想要解决长时间连续射击产生的枪管过热问题,就需要用到另一个设计。

可更换枪管!

以前的重机枪设计师从来没有想过更换枪管这个解决过热问题的选项,一方面因为枪管本身就被设计成了不可拆卸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拆卸枪管耗时太长,在战场上很误事儿。

所以当今列强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给机枪加装水冷套管,使得重机枪更重,在作战时几乎无法转移。

但狂风重机枪设计之初就是打算更换枪管的,所以它的结构也被设计成为易于更换枪管的样子。

在熟练的士兵操控下,10秒钟之内即可更换完毕枪管,完全不影响实战。

毕竟一条弹链的子弹总有打完的时候,更换子弹的时间正好可以同步更换枪管。

这种解决枪管过热问题的方案明显更实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沁重机枪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马克沁也不是没有优点,水冷式重机枪在持久射击的稳定性上还是更胜一筹,算是一款可靠的武器。

“好,真是太好了!您这么一说,我都有点迫不及待想要亲自上手体验一把狂风重击枪了,希望这款武器早点被制造出来。”

顾北对此十分乐观,“一定会的,技术都是现成的,交给兵工厂一个月之内就能制造出样品,只不过大规模的流水线建设需要不短的时间。”

“我答应你,到时候样品制造出来,让你亲自上手体验。”

“那我就在这里先提前谢过总督大人了。”

田苍满脸欣喜,就将目光放在了另外两款枪械上面。

“暴雨式轻机枪,使用6×40毫米通用子弹,气冷式散热,同样采用了可更换枪管,有效射程700米,射速700发/分钟。”

暴雨就是6mm版MG42

“枪身自带两脚架,总重8公斤,可采用300发子弹弹链或80发弹鼓两种供弹方式。”

“可惜没有图片,我真想提前看一眼您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