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页)

古往今来,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改朝换代的臣子都是类似陈家这样的,兵权,权势,等制,大皇子,一切条件具备,好,清君侧吧!

古往今来,皇帝要除去奸臣,也是先从错综复杂的互相勾结的关系开始料理起,等奸臣一除,皇帝位置稳固,大有快感之后,便是哪位皇后或者妃子不幸的病逝……

不管皇后贤妃梁才人如何,接下来却也有一件令周婉静头疼的事,周婉静的父亲暗示周婉静,在皇上面前多多说些周家子弟的好话,而周婉静却认为,这位周家子弟是烂泥扶不上墙那种,让他去当个县长修修路还可,让他站在朝堂外头参合六部都察院之事,无疑是在刀子上跳舞。可周家老爷子不理,怒斥周婉静“怎么每回办事都是推三阻四的?”

周婉静那个委屈啊!

这位周家子弟,便是去年新科出身的举人,如今是参议(从四品),同期优秀的还有前面说的顾家子弟,这两位子弟如今遭遇第一年的评职,职位只有一个,两人都要!不知道顾家人是不是祖坟冒青烟,光是皇上登基这几年,顾家子弟便源源不断的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顾家也是皇上的亲信,这短短几年发展下来,隐隐有与周家抗衡之意。

这位顾家子弟比周家的争气,二甲进士出身,今年已是庶吉士。

然而朝堂之上,瞬息万变,类周家子弟这种资历,一来就妄图一朝荣华富贵,想在朝堂之上占一席之地,怎么可能!周婉静不解,可周老爷子可不管。虽然当朝皇帝用人是讲提拔能者的,但怎么提拔还得看资历吧!一个举人出身,居然想跟二甲进士竞争,好比人家是哈佛的,你是华南的,一出来就比人家矮半个个头,怎么比较?

周家多次相逼,甚至在信中放话:“若儿不为,当弃之,若弃之,天恩当与芝享矣。”周婉静每逢看见此信,脑海中便莫名想起父母亲围着小女儿一家三口和睦的画面,而画面中是没有自己的。虽然周婉静对周父周母毫无亲情,但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自己失败,若是失败,便真的是彻彻底底的周家废人了,背后没有周家,她周婉静还是贵妃吗?

答案是很显然的,周婉静背后是周家,所以才有当贵妃的基础资本,而周老爷子威胁她,你要是不照我说的做,老子三七不管二十一,就硬把你妹妹送进宫了!看来周老爷子不是吃素的,早就看出周家二姑娘不能进宫的那套把戏。

最后,周婉静妥协了。

她不是无能,只是心中冒出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很大胆,很危险,需要一份真正地信任,义无反顾的信任。

周婉静对皇上说:“臣妾自知家中子弟之资,实在非是言官之材,皇上大可不必烦恼,天生我材必有用,自然是有他的去处的。”

皇上正烦着内阁老大臣一封唠唠叨叨的奏折,从各方面分析起了周顾两家子弟的能力,学识,长相(在古代长得帅也是当官评核标准之一,长得帅,升得快!)等,絮絮叨叨洋洋洒洒一大篇,最后还不说准哪一个,只道是“看陛下您用着哪个顺手把!”

那你废那么多话干什么?!皇上要是有胡子早就气歪了,要论奏折,还是顾家子弟写的好,通篇毫无废话,开门见山,有的臣子会在奏折末尾写上几句关心陛下龙体的事,顾家子弟这也省了,可见其言语简洁,可是皇上便是喜欢这类的,比起那些通篇废话,长达几万余字的,皇帝更待见这位顾家子弟的,总不能学那个八哥,把写了上万字的大臣喊进宫让人打一顿吧!

顾家子弟如此另辟蹊径的行为,一朝便摸准皇上心态,也可见其是人才。

皇帝听了周婉静这句话,却也不怀疑她是为周家子弟说好话来了,只是说道:“这顾周两位,朕倒是欣赏顾的耿直,刚正不阿,然而这年轻人行事果毅,难免得罪人,与许多同僚不合,相反周这位,倒是规规矩矩,与同僚交好,人还算机灵,就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了些。”

原来皇上早已对这两位高门子弟了如指掌,并且心中有数,周婉静的话不会改变什么,换做以前,周婉静是提也不敢提朝政的事,两人自相识以来,渐渐的,如今能评价得上朝堂的一两句,也不知是皇帝纵容了,还是信任了。

周婉静只是笑着托起一盏茶,送到皇上面前,轻启齿道:“喝口茶。”

皇上转过脸,宠溺地笑着,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那天晚上的劲儿可不小……

第二天,周婉静浑身酸痛的起身,正准备唤人梳洗,确发现偌大的宫中毫无一人,喊了几声,连当值的宫女都没应一声,周婉静大感不妙,连忙爬起身,正要掀起帘子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