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部分 (第1/4页)

近炸引信必须要目标产生足够大的电磁场才能够发挥作用。针对VT弹的这两个缺点,唐帝国海军航空兵总结出了一套战术,首先是各战机不能靠得太近,往往一架战机产生的电磁场难以激发炮弹里的引信。其次,尽快快速飞行,这样就能够缩短敌人的拦截时间,而且在炮弹爆炸之前尽量拉开距离。也正是如此,美军在使用117弹的时候也总结出了一条战术。即不对付单个目标,不以击落目标为第一任务,VT弹的主要作用就是迫使敌机群分散,虚弱其集体突防能力。

轰炸机在强风中摇摆着,实际上海面上空地风速并不快,主要是海面上地气流很复杂,高速飞行的“海雕”就如同是在狂风中摇拽的风筝一样,剧烈地颠簸让杨士洪担心那根线随时有可能断掉,轰炸机就将失去控制。

“上校。战斗机上去了!”

“看到了,盯紧附近的防空战舰,现在我们没有精力管别人的事!”

首先冲上去的是护航战斗机,这些战斗机上都挂着火箭弹。对重型战舰来讲,火箭弹的威力是相当有限的,可是对付驱逐舰这类中型战舰却很有效,至少能够打掉驱逐舰上的火炮。因此,首先冲上去的战斗机最先对付的就是在美军舰队最外围的驱逐舰,还有几架冲向了巡洋舰,可很快就被击落了两架,其他的战斗机也不敢轻易的接近巡洋舰了。

“小心,快左转!”

杨士洪迅速的转过了操纵杆,正好避开了从右侧一艘巡洋舰上射来的高射炮弹。

“娘的,我们进入了小口径高射炮射程范围了,上校,我们是不是该去轰炸巡洋舰?”

“不行,现在还不行,必须得首先打掉对方的航母!”杨士洪全神贯注的注意着前方。

“右转,该死!”

几发炮弹擦着轰炸机飞了过去,飞机猛的震动了一下,杨士洪立即朝左侧的机翼看了一下,一发炮弹穿过了机翼地尖端,在机翼上留下了一个窟窿,幸好炮弹没有爆炸。

“上校,敌人的火力太密集了。”导航员在四处张望着,“妈的,3号机被击中了!”

跟在杨士洪后面的一架轰炸机被机密的炮弹集中,拖着火焰栽入了大海。

“我们无法突破,上校,先干掉他们的战列舰!”

在这当口,又有一架“海雕”被击中,万幸的是,飞行员及时的跳了出来,空中多了一两朵降落伞。

杨士洪咬了咬牙。“改变目标,突击战列舰,他娘的!”

攻击战列舰不算是一个好主意,相对而言,战列舰更难击沉,而且战列舰上的高射炮火不比航母上的弱,可问题是,战列舰在航母的外侧,如果要攻击航母的话,就得先绕开战列舰,而攻击战列舰的话,则不需要担心航母上的高射炮。因此,首先攻击战列舰能够为后面的轰炸机创造攻击航母的机会。

杨士洪挑中的就是“汉科克”号右舷外的昭一65“伊利诺伊”号。这是“依阿华”级战列舰的第五艘,也是其第二批的第一艘。当初,美国差一点就取消了这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直到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在“珊瑚海大海战”中战沉后,美国政府才认识到了战列舰在战争中仍然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美国海军重启了建造近一半的“伊利诺伊”号战列舰的建造工作,还修改了部分的设计方案,其重点就是加强防空能力,以及增添先进的电子设备。可以说,第二批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是当时美国海军中最强大的战列舰,也是最为强大的防空战舰。

当密集的炮火迎面扑来的时候,杨士洪知道,他的选择有问题,为什么不先干掉敌人的巡洋舰呢?

“让战斗机全撤走,俯冲轰炸机先上,为我们争取时间!”

在导航员联络附近的俯冲轰炸机编队的时候,杨士洪已经首先进入了攻击战列舰的飞行航道。攻击战列舰最有效的武器是鱼雷,而不是炸弹。航母上的水平装甲难以挡住航空穿甲弹,可战列舰上的水平装甲厚得多,除非命中要害,不然炸弹很难对战列舰的主体结构构成致命的威胁。实际上,杨士洪也不知道,航空鱼雷能够对战列舰构成多大的威胁。战列舰的水下装甲,还有防鱼雷隔离带的宽度要比航母大得多,而航空鱼雷的装药量是根据航母的防御能力而确定的。当初为了对付日本的“大和”号,不知道消耗了多少鱼雷与炸弹,损失了多少轰炸机才最终将其击沉呢。

没有时间让杨士洪多想了,他必须要完成任务,必须要投下鱼雷,就算希望不大,那总比什么都不做,什么希望都没有要好得多吧!

第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