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部分 (第1/4页)

卢金斯派出去的驱逐舰与巡洋舰迅速地赶走了英国海军地战舰,他在一点四十五分左右让舰队进入了战斗状态,这主要是防范于未然。而不是说,他已经起了警惕心。如果卢金斯此时让舰队转向,至少是摆出战斗队列的话,也许他还有逃回去的机会,可他没有这么做,四艘主力舰仍然以纵队向西航行。也就是说,英国地战列舰已经成功的抢占了“丁”字头,而卢金斯仍然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两点十五分不到,“俾斯麦”号上的雷达首先探测到了北面的四个巨大的目标。卢金斯这次没有发昏。立即明白那是英国的本土舰队,而且很有可能是四艘最新锐的“前卫”级战列舰,以往,这四艘战列舰就是一起行动的。可此时舰队要转向的话,已经太晚了。

萨摩维尔是在两点过十分命令舰队调头南行的,两点二十分不到,在舰队转过来的时候,“前卫”号上的雷达也发现了东面的目标。此时双方的距离是20海里左右,在双方主炮的射程之外。萨摩维尔立即命令舰队向西追击,四艘“前卫”级战列舰的速度增加到了24节,并且很快就提高到了27节。南面,八艘老式战列舰也在提速,可最快只能达到22节的速度,无法与“前卫”级一起作战,而且这八艘战列舰还没有进入德军战舰雷达的探测范围!

卢金斯没有惊慌,四艘主力舰在两点二十五分完成转向,并且摆出了战斗队列。卢金斯已经明确知道杀来的是四艘“前卫”级战列舰,他认为自己有足够地实力打垮这四艘战列舰,就如同上次干掉“胡德”

号,击伤“威尔士亲王”号一样,如果能够击溃几艘英国战列舰的话,那他返回基尔港的时候也可以有所交代了。而卢金斯并不知道,南面,八艘英国海军的老式战列舰正在包抄他的后路。

战斗在两点五十分开始,第一轮交火距离是10海里,也就是大概2万码左右。“俾斯麦”与“前卫”的主炮都能够在这个距离上发挥威力,可对交战双方而言,这个距离仍然太远了一点,而且“沙恩霍斯特”的那几门“小炮”在这个距离上几乎没有什么威力。卢金斯不得不让舰队以15度角的航线向敌人逼近,希望能够借助“俾斯麦”上更强悍的巨炮先打掉两艘“前卫”然后再集中力量击溃另外两艘。

“前卫”级战列舰的火力并不比“俾斯麦”差,甚至可以说比“俾斯麦”更强悍。英国人已经在之前的海战中吃过“俾斯麦”的苦头了,“前卫”在设计时就针对性的提高了部分性能,这包括了15英寸口径的主炮。更重要的是,英国人也认识到了他们所使用的穿甲弹的威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全面换用重型穿甲弹,并且直接从美国借用了一些技术。

这还是“前卫”第一次在海战中使用新式穿甲弹,足以在15000码的距离上击穿“俾斯麦”的主装甲了。卢金斯对此并不了解,仍然认为英国人用的是“软弹”

当时的战场情况对德国本土舰队几乎没有任何有利的一面,可以说,从一开始,卢金斯只能逃跑,留下来战斗的话,他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而卢金斯又错过了最佳的逃跑机会,而等到他想逃跑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机会了。

萨摩维尔也抓住了他必须要抓住的所有机会,正确的部署了潜艇与侦察舰艇,掌握了战场上的情况,并且合理的分配了舰队的实力。对萨摩维尔来说,这是一次立功的好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对英国海军的将领来说已经不多了。

正场战斗是没有什么悬念的,卢金斯犯的几个严重错误最终使德国本土舰队这几年来的所有努力都变成了泡影,而萨摩维尔也指挥英国海军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谢幕表演,而且这是英国海军最后一次辉煌的表演。可实际的战斗并不轻松,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不会束手就擒,而萨摩维尔要想漂亮的完成这场表演,那么他还得花费不少的力气。

第二十二卷 胜利航线 第三十七节 德意志精神

如果评论大战时期各国海军官兵的素质的话,也许德国海军能够排在第一位,连唐帝国的同行都不得不佩服德国海军官兵的战斗素质,以及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斗志。相反,在欧洲称霸了数百年的英国海军却在大战期间并没有表现出多高的素质。“斯卡格拉克海战”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英国海军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结果却让德国本土舰队打出了几个极为漂亮的齐射,让英国海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负责在正面对付德国本土舰队的是“前卫”号,“勇猛”号,“挑战”号,以及“决心”号。四艘战列舰在编队里的位置也是如此,当时“前卫”号的航向是85度,战舰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