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部分 (第1/4页)

舰上空的时候,只被巡洋舰左舷方向上的高射炮击落了2架,其他瞟全部成功突防,其中只有1架被“松江”号上的大口径高射炮直接命中,另外4架都投下了炸弹。

此时“松江”号正在以全速航行。在了望员发现敌机投下了炸弹之后,战舰迅速左转向以规避炸弹。可敌轰炸机投弹高度不到700米,炸弹是以抛物线的弹道落下来的,4枚炸弹只需要大概,渺钟的时间就将落下,而在12秒的时间内,“松江”号最多航行三分之二个舰长的距离,转向15度,战舰大概还有四分之一的面积是留在了炸弹地覆盖范围之内的。也就是说,只要英国轰炸机飞行员的投弹水平足够,那么这4枚炸弹中就肯定有一枚能够命中“松江”号。当然,这只是纯理论方面的概,率计算结果,而实际战斗中的情况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英国轰炸机飞行员的投弹能力远超过了平均水平,“松江”号剧烈的规避也只勉强避开了两枚炸弹,最终仍然有两枚炸弹命中了战列舰的尾部。其中一枚炸弹砸在了战舰丙炮塔后面的露天甲板上。这里并不是重点防护区域,其水平装甲的厚度不超过80毫米,1000磅航空穿甲弹直接穿透了装甲,在战舰的4号轮机舱前面的第二个舱室里爆炸,最终导致4号轮机舱无法正常工作,使战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动力。第二枚炸弹落在了丙炮塔上面,而炮塔的顶部装甲厚度超过了250毫米,而且这枚炸弹不是垂直落下的,其撞击战舰的速度并不快,因此没有能够穿透炮塔的顶装甲,在被装甲弹开之后在炮塔上方爆炸,其巨大的冲击波震坏了丙炮塔的旋转机构,而这一损伤只能在有重型起重机的大型港口只能才能够进行维修!

谷甄云是在“合肥”号上看到“松江”号遭到打击的。很快,“松江”号的舰长就汇报了损失情况,战舰只能够保持26节的最大速度,没有沉没的危险,可再也无法跟上舰队的航行速度了。谷甄云不得不命令两艘巡洋舰与三艘驱逐舰去掩护“松江”号,并且转向朝西南方向直接离开海峡,撤出交战海域。

战斗仍然在激烈地进行之中,而且谷甄云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旗舰这边。在“松江”号受到攻击之后不久,另外一个中队的“蚊”式轰炸机集中攻击了“合肥”号后面的“福州”号战列舰。万幸的是,当时“福州”号与“合肥”号的距离很近,两艘战列舰可以相互支持,而且为这两艘战列舰护航的巡洋舰也可以相互掩护。这个中队的“蚊”式轰炸机损失相当惨重,在最后三分钟里,就有口架被击落,最终只有2架投下了炸弹,“福州”号避开了两枚炸弹,毫发无损。

也就在“合肥”号,以及为“合肥”号护航的巡洋舰集中力量对付攻击“福州”号的轰炸机的时候,最后一个中队的“蚊”式轰炸机绕到了“合肥”号的左舷方向上,趁着“合肥”号编队没有注意这边的机会发动了攻击。更要命的是,最先到达的那个“蚊”式中队突破了战斗机拦截的7架轰炸机也在此时从右舷方向上逼近了“合肥厂号。大概是英国飞行员知道这艘战舰是舰队旗舰,所以集中力量对其发动了攻击!

第二十二卷 胜利航线 第七十二节 拼死抵抗

第二次全球战争期间,由中型轰炸机成功轰炸舰队的战例并不多。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不管是唐帝国,还是日本,或者是美国,都很少成功的应用中型轰炸机执行轰炸舰队这类高难度战术性任务。特别是到了战争中后期,也就是在日本战败了之后,随着唐帝国与美国海军大量的新式舰载战术轰炸机服役,其航程,载弹量都性能都不比以往的中型轰炸机差之后,中型轰炸机就逐步退出了太平洋战场。到26年的时候,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已经全部使用战术轰炸机,美国海军航空兵,以及隶属于陆战队的航空兵也基本上淘汰了B…25这类中型轰炸机,全部该用了战术轰炸机。

只有这一次,即英国皇家空军出动“蚊”式轰炸机群攻击第六特混舰队是一次由中型轰炸机对付舰队的经典战术。实际上,“蚊”式轰炸机经常执行战术轰炸任务,其巨大的航程与载弹量,飞快的速度,不错的敏捷性,让这种中型轰炸机完全可以执行战术轰炸任务。早在唐帝国海军进入大西洋之前,英国皇家空军就一直在用“蚊”式轰炸机对付德国的装甲部队,其打坦克的能力并不比很多战术轰炸机,比如在东欧战场上闻名遐迩的俄国的强击机差多少。正是如此,“蚊”式轰炸机的对还打击能力并不差,甚至比当时绝大部分国家使用的战术轰炸机还要好。

谈仁皓是在八点半左右收到第六特混舰队发来的紧急报告,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