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部分 (第1/4页)

验是相当有限的。

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次全球战争,唐帝国海军从战争初期的全面失败到战争后期的反击,再到最后不得不坐下来签署妥协的停战协议。数年战争之中,唐帝国海军不但顶住了压力,而且还先后击败了数个强大的敌人,如果没有美国的威胁,恐怕当时唐帝国的舰队就已经杀回了欧洲海域,重新成为了海上霸主。相反,美国海军在整个第一次全球战争中几乎没有参加什么像样的军事行动。只是在北大西洋上协助英国对付德国的潜艇(也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海军的反潜能力相当强悍),同时在战争行将结束的时候派遣舰队前往南大西洋与中太平洋。阻挡唐帝国海军的反击步伐。

可以说,在进入了蒸汽动力时代之后,直到第二次全球战争爆发,美国海军就只经历过一次有点规模地海上战争,那就是与西班牙争夺古巴的“美西战争”。同一时期内,唐帝国海军几乎就没有停歇过,一直不断的与敌人在战斗着。表面上,唐帝国海军因此而被削弱,美国获得了极为难得地发展机会。可在这一切的背后,唐帝国锻造出了一支坚忍不拔。不畏失败,并且能够在挫折中站起来,击败敌人,获取胜利的强大海军。而美国得到的仅仅只是数量众多的战舰,以及一批心理承受能力异常脆弱,而且没有多少实际经验的海军官兵。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的强大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而不是内在的。也许,在战争初期。在失败距离美国还很远,胜利距离美国很近的时候,美国海军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惊人地战斗力,就如同24年到26年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一样。可是当形势迅速逆转,美国逐渐走向失败,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国必然失败的时候,美国海军就不再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只是一支任人宰割的羊群。

在被解除了第五舰队司令官的职务,回家赋闲的时候,斯普鲁恩斯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他在来到了大西洋舰队之后全面加强训练的主要原因。当时很多有远见的人,比如尼米兹,金上将也都知道海军官兵队伍里存在的严重问题,而且两人都坚定的支持斯普鲁恩斯。可最重要的是,还有没有时间让海军官兵重拾信心,敌人会给他们重振舰队的机会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是自身的,还是外界的因素,当美国距离最后战败只有不到一步之遥的时候,恐怕除了一些疯狂的幻想家之外,不会有任何人再拥有必胜的信心。

当迷雾散去,真相浮上来之后,斯普鲁恩斯也意识到,金上将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也许已经把遗书写好了。一阵海风吹来,斯普鲁恩斯打了个哆嗦,他朝着第22特混舰队所在的方向看去,漆黑的海面上,根本就看不到第22特混舰队战舰的踪影。如果金上将准备去完成最后的使命的话,那又会有多少人陪葬呢?

舰队开始转向加速,海面上的风也越来越大。在拉布拉多寒流的作用下,九月中旬的气温已经有点寒冷了。斯普鲁恩斯心里也在发寒,连金上将都失去了信心,那还有什么指望,而这一切都应该归咎与总统搞的那场莫须有的调查。也许,总统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海军的士气与斗志,可适得其反,最终不但没有让海军官兵燃烧起战斗的火焰,反而严重的打击了海军的信心,并且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将军,司令官发来电报。”

斯普鲁恩斯迟疑了一下,然后转身接过了电报。这是金上将发来的,给第23特混舰队的作战命令。电文内容很简单,寥寥几十个单词而已,斯普鲁恩斯一眼就扫完了,接着他就呆住了。金上将要第23特混舰队继续向东航行,并且侍机转向南下,第22特混舰队将主动寻找唐帝国的主力舰队决战,而第23特混舰队应该利用第22特混舰队创造的机会发动偷袭,争取击溃唐帝国的主力舰队,而电文最后面还补充了一句,那就是如果没有偷袭的机会,第23特混舰队务必在收到新的电报后返回诺福克,结束作战行动。

毫无疑问,金上将已经做好了送死的准备,而且还要用第22特混舰队做诱饵,为第23特混舰队创造歼灭敌人的机会。暂且不论这个机会有多大,怎么也应该由第23特混舰队来扮演诱饵,而不是让舰队司令官本人去引诱敌人上当。

“将军……”

斯普鲁恩斯拿着电报的手在微微颤抖,两支特混舰队是不可能击败唐帝国的主力舰队的,第22特混舰队的行动无疑是飞蛾扑火,这与送死,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第23特混舰队就算是抓住了机会,又有多少把握击败一支拥有至少六艘航母,甚至有可能是九艘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