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部分 (第1/4页)

中。这也是自三百多年前,帝国海军击败了欧洲各国海军之后,首次控制全球海洋!

击败了最后一个敌人后。海军已经赢得了海上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对于当时比较紧张的陆海关系,以及与即将成立的空军,国防部有牵连的问题时,都给了海军更多的砝码,让海军地地位得到了提升。这至少可以让聂人凤在首相面前有更多的底气,为保证战后海军的利益提供帮助。

海军的战斗并没有结束,击败了海上的敌人并不等于就击败了所有的敌人。在歼灭了大西洋舰队之后,海军该何去何从,成为了当时一个焦点问题。另外海军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还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也是所有人都关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都直接关系到了战后帝国海军的发展。即在控制了全球海洋之后,帝国海军地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由海到陆”地海军发展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由聂人凤亲字提出来的,该思想的核心就是将舰队部署到敌人地家门口去。利用海军关上敌人的大门,将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确保帝国的根本利益。

表面上,这套军事思想与风帆时代帝国海军的发展思想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时帝国海军也是杀到了敌人的家门口,把敌人堵死在自家的院子里,从而达到了控制全球海洋,并且维持了长达近2个世纪的海上霸权。可是从根本上讲,这两种海军思想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在风帆时代,海军的敌人就是敌人的海军。这话说起来有点拗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当时所谓的“到敌人家门口去”的战术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封锁敌舰队驻扎的港口,将敌舰队堵死在港口里面,从而控制海洋,其本质是要控制海洋,而不是通过海洋来控制陆地。在聂人凤提出的这套海军思想中,核心是在控制了海洋之后,前去控制陆地,也就是说,从海上出发。去控制陆地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就决定两种海军发展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

当时,聂人凤提出的海军发展思想也正好切合了帝国未来的利益。在击败了几乎所有的海上强国之后,帝国海军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对手。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海上向帝国挑战,全世界的海洋都在帝国的掌握之中。可是,这并不表示帝国没有了对手与敌人,很明显,帝国与德国迟早要分道扬镳,甚至有可能成为敌对双方。那么,海军就有存在的必要性。

通过分割俄罗斯,加上波斯帝国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帝国与德国很难在地面上直接对抗,因此,冲在最前面的仍然是海军。德国并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算有世界上最多的潜艇,可是潜艇最多只能破坏制海权,而不可能控制制海权。因此,德国海军根本就不佩成为帝国海军的对手。那么,帝国海军的下一个任务自然是去压缩所有对手的生存空间,用聂人凤的话来说,将前线推进到敌人的海岸线上。

当时,帝国与德国还没有翻脸,因此聂人凤的这一主张也不是很明确,帝国首相更不会大张旗鼓的宣扬进攻性的海军思想。可是聂人凤的目光相当长远,可以说,他当时提出的海军军事思想为战后数十年帝国海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了帝国海军数十年来一直是唯一的全球性海军奠定了基础。

最无法肯定的还是聂人凤这套海军军事思想的适用性,因此就需要在战争结束之前,通过实战来检验,并且在战争中找出毛病,加以改进与完善。这就是帝国海军在战争末期的任务:从海上出发,将战线推到敌国的海岸线上去!

歼灭大西洋舰队,而帝国海军转型铺平了道路,在没有海上敌人之后,海军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都用于检验新的军事思想。从这个角度看。聂人凤能够在这个时候提出海军的新思想,也正是因为联合舰队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夺取了最后一片海洋的制海权。这就是击败大西洋舰队对帝国海军产生的重大影响。

当然,对帝国而言,击败大西洋舰队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特别是对帝国内部的一些人来说,在大西洋舰队从海上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理由提出与美国媾和。

在28年的时候。帝国内部就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在要不要彻底击败美国,以及用什么方式击败美国的问题上,就连薛希岳都无法压住反对者的声音。当时最悲观的估计是战争还要持续3年以上,才有可能最终击败美国。而对大部分帝国的百姓来说,再承受3年的战争之苦,这明显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其他国家都开始纷纷转型,德国与波斯隔岸观火,甚至连很多战败国都开始了战后重建工作的时候。大多数的帝国百姓都认为。应该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平常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