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 (第2/4页)

一道旨意,答应在事后能将之前欠下的军饷补齐,想来在眼下这危局里他们是不会懈怠的。”

正当几名臣子深以为然,并认为今天的商量到此而结的时候,一名内侍却又来到了房门前小声地道:“陛下,有八百里加急的奏报突然送来,因为事情过于紧急,无人敢延误……”

“可是辽东的战报吗?”崇祯的心里顿时就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若是辽东送来的战报,一日连续两次送来战报,一次比一次急切,一定不会是好消息了。

“是的。”他得到的是一个令所有人都为之心惊的答案。崇祯只扫了一眼这新来的八百里加急,脸色就变得有些发白了,虽然上面只写了一件事情,却是对大明天子有着很大打击的事情。那就是锦州在昨天夜间为金军所破,满桂率残军退到了宁远……

锦州,一座辽东最是坚固、高大,易守难攻的城池居然被金人攻下来了,这次金人究竟动用了多少人马?而大明的将士们又有否尽全力去守啊?这时候,众臣子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看法太过一厢情愿了,显然长久的没有军饷,使得将士们的士气极其低落。若是再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怕不光是锦州,连山海关都有危险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崇祯在好半晌后才还过神来。

“陛下,原来锦州失陷的原因还在这满桂的身上,因为他与部下之间有着矛盾,使得将士不能完全合作,才使得锦州如此坚城为敌所克的。”温体仁强自把手中的战报看完后,发现这里有着一些其他的意思,急忙又道。

虽然这对于眼下的局势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但却使崇祯微微生出了一丝希望。若是将帅不和,朝廷倒是可以调停,总比将士们无心恋战要好得多。可是他也知道这次的事情是怎么出现的,一定是袁崇焕当日的一些部下和满桂不和,才会有今日之祸。

可现在即便让袁崇焕再回辽东,恐怕满桂属下的人马他也震不住了,何况皇帝也不想出尔反尔,把自己决定了不再起用的人再次请出来。

“陛下,臣举荐一人,当可解当下之难。”温体仁突然道。

“你说。”

“原辽东经略孙承宗,现在辽东的许多将领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只要能让他再回辽东,一切自能迎刃而解。”

“这个……孙先生已年过古稀,听说连走道都有些费劲了,如何还能带兵呢?”崇祯想了下后摇头道。孙承宗乃是大明的擎天柱,他自然是多有了解的,现在他老人家已是风烛残年,实在是不能冒这个险了。若是他真有个什么好歹,不但自己无颜以对,而且还会大伤辽东守军的士气。

不过这个人选的提议却让崇祯想到了另一个人,这个人虽然不如孙承宗有名望,但是本事却绝对不在其下,而且和辽东将士也有着不小的渊源。想到这里,崇祯便道:“朕已有了人选,就让安平侯去一趟辽东吧……”

第594章 开海时机

虽然陕西的事情并没有完全做好,可在接到圣旨之后,唐枫还是立刻准备动身返京。圣旨上并没有提到皇帝为何急着让唐枫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回京,只说是另有要务让他去办。可是通过锦衣卫灵通的消息网,唐枫却还是知道了一切,一定是辽东的危局使得皇帝不得不再次让他去和金人一战了。

其实在唐枫的私心里,还是希望去辽东和金人再战上一次的,因为他知道金人对大明的威胁远不至此,只有彻底将他们击败,击垮,大明才能保证自身的平安。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当然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虽然在离开前,唐枫对眼下陕西的情况依然不是很满意,朝廷对那些下狱官员的判决迟迟没有到,也是他有些放心不下的。不过比起金人来,这几个贪官还不是太重要。不过在离开的时候,除了将一半的钱粮交给了当地官府用以赈济灾民外,唐枫带走了从几户大商,以及贪官家中抄出来的钱粮。因为他已经通过锦衣卫的探子得到了辽东事情的经过,知道那里的守军已有好些时日没有发到军饷了。

军饷,那可是将士们肯为朝廷卖命的关键所在。一些读书人所说的什么报国,什么舍生取义,在拖家带口的人眼中根本就是空话。想要将士们无怨无悔地和金人血战,至少要保证他能养活自己的家人,自己死了后家人也能有个依靠,不然只会士气低落。所以虽然知道这些银两对陕西来说也很是关键,可唐枫还是冒着被人弹劾的风险将之带了回去。

唐枫走的时候,除了众多被他提拔起来的官员外,西安城中的许多百姓都到了城门前相送。在这一个来月的相处中,大家已经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