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1/4页)

李重九想到这里。不由看了下李虎,但见李虎,苏素二人一脸兴高采烈,他亦没说什么。

船到桥头自然直,理会他那么多就,李重九没有考虑太长远,毕竟自己已成为父亲,此刻应该尽情高兴才是。

当下李重九一一接受属下大将,以及臣子们的道贺。

作为一路诸侯。李重九诞下麟子,应是大宴三日,百姓同庆就是,但无奈李重九刚刚下令杨广发丧。禁一切酒宴娱乐,所以只能低调处事。

但是如此却不能阻拦李重九以及属下的喜悦之情。李重九不由念起,在杨广被弑之时。同时自己儿子诞生,莫非这兴亡更替之间。隐隐有命数在其中。

要知道李重九之子诞生与杨广被杀,也只是差了六天而已。

身为人父。李重九不免又心思重重起来,而李虎则是拉起苏素,温彦博二人,讨论起李重九之子的名字来了。

给儿子起名,这事本该由李重九自己来办的,但是看李虎这作爷爷的喜悦,一副要替自己将事情全数操办的样子,李重九也只能交由他了,谁叫李家一直是一脉单传的。

李重九此刻却是恨不能,背上插上双翼,亲眼见一见在御夷镇的妻儿,看看这新出声的孩儿有几分像己。

正当李重九充斥着身为父亲的喜悦之时。

在长安,李渊此刻却是接到了隋恭帝的诏书。

诏书之中,隋恭帝以十郡之地,封给李渊,作为唐国之地。诏书上言,李渊仍为丞相,而唐国之中又置一宰相,同时还加九锡。

李渊看了隋恭帝的诏书后,不由大笑,当下将诏书给刘文静等重臣传看。

刘文静上前,笑着言道:“前面方可,但九锡之事,王莽,曹孟德,司马昭等皆有过,嘿嘿,但也有不受的,李严曾向诸葛亮试探劝进受九锡,诸葛亮回答要灭魏之后再接受。”

裴寂笑着言道:“天子也知太上皇在江都遇难后,大隋江山不保,故而这也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希望将来不失一个安乐侯,唐王若有意三辞三让一番即可。”

李渊看了一眼诏书,对众臣言道:“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这不是笑话,孤知道尔等要孤循曹孟德,司马昭之迹,但依孤看来,这二人都是繁文伪饰,欺天罔人之人,气量实不及五霸,而求名之欲,更盖过三王。此二人之为,孤不屑为之。”

听李渊之言,刘文静,裴寂皆是收敛神色,言道:“唐王之胸襟,某等妄加揣测了,还请恕罪。”

李渊摆了摆手,言道:“无事。尔等皆知,尧、舜、汤、武,各因其时,皆推其至诚以应天顺人。但未闻夏末、商末,必效仿唐、虞之禅。天子欲加孤九锡,孤直取就是了,繁文伪饰此乃不屑。”

众臣听闻之后,一并领命。

这时丞相府司录李纲上前一步,言道:“唐王,眼下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以萧皇后令立秦王浩为帝,居别宫。宇文化及以弟智及为左仆射,宇文士及为内史令,裴矩为右仆射,决定起江都骁果军十余万,准备西归,声言要回关中。”

听李纲禀告,众人皆是不语。宇文化及弑君的借口,当年是煽动骁果军西归,现在杨广已死,宇文化及必然西归。现在关陇士族之中,以李渊,宇文化及二人为首,宇文化及要归关中,乃是于李渊争夺,看谁能领袖关陇门阀。

刘文静言道:“骁果军乃天子亲军,十分精锐,若宇文化及要归关中,实不易抵挡。”

李渊摆了摆手,言道:“宇文化及要回关中,也要先过了东都再说。李密,越王二人,岂肯轻易放之。三人之间必有恶斗,而我坐于关中,只要谨守潼关,即可独以一面制天下,尽管坐山观虎斗,不必放在心上。”

“诺!”

这时又一人上前禀报,言道:“禀告唐王,齐公于太原禀报,幽州刺史李重九,在辽西大破契丹奚族联军二十余万,俘虏五万余,牛羊战马缴获更是不计其数。现在李重九一统幽州之势已成,齐公担心其统一幽州后,屯兵雁门,威胁太原,故而快马向唐王禀告,请示意其下。”

二十万契丹奚族联军!

闻言众丞相府的属僚皆是一惊。契丹奚族虽不如突厥那般强大,但一战能击败其二十万大军,说明李重九已成气候,实力不足小视。

属僚们议论纷纷,而李芷婉却坐在一边,默默的。

这时世子李建成出面言道:“此报未免太夸大其词了吧,契丹奚族有多少人,就算两部联合,也怎么可能会拥有二十万大军。我觉得四弟有些多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