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 (第1/4页)

李重九没有说话,这时一旁一名纨绔子弟般的人物走过,看了李重九一眼道:“没有帖子也想入内,月下名花不欢迎外地人。”

纨绔子弟也是不快,今日来月下名花的,虽都是一听曲大家天下无双的曲艺的,但月下名花终归还是青楼之所。达官贵人中,甚少有人带女眷前来。李重九与杨娥皇一道不免有些不伦不类。

李重九听了横了对方一眼。

虽只是淡淡地看去,但眼下李重九乃是千万之人掌权者,大赵帝国的皇帝,一旦真的流露那般气势,只是一个眼神,已是让这纨绔子弟打了个激灵,不由向后退了一步。他也是有眼色的人,心底惊道,此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于是他勉强抱拳强笑道:“在下元轻侯,家父元宝藏,不知兄台高姓。”

李重九转过头道:“就你还不配问。”

被无视了!元轻侯本以为自己报出家门后,对方至少看在元家和父亲的面子上,会改颜相向,没料到他直接无视自己。

杨娥皇在李重九身边道:“元氏乃是拓跋氏汉化后改的汉姓,出自当年北魏皇室,而元宝藏,又乃前武阳郡郡守,汝国公。”

李重九道:“我知道,这元宝藏乃是魏征故主,这一次平定洛阳,魏征有上奏折向我保,在洛阳元氏一门的周全,我已经答允他了。”

杨娥皇莞尔笑道:“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原来还一清二楚了。”

李重九道:“洛阳这地方随便一个牌坊掉下来,都能砸中三五个王侯,公卿更是过江之鲫。”

元轻侯见李重九完全无视他,自顾与旁边佳人说话怒了道:“好有本事,本少爷倒要看你有何本事进月下名花这个大门?”

李重九没有理会,而是对身旁随从吩咐了一声,随即随从走到门外拦住了一辆马车,马车上坐着是一名穿着绯袍的官吏。

大赵戎服,五品上尚紫,六品下绯绿,故而民间有云,满朝朱紫贵,可见这名身穿绯袍的官吏,身份不低。不过李重九随从与他说了几句话后,对方当下拿出一张名帖交给他,随即下了马车朝月下名花方向遥遥一拜,立即坐上马车走了。

而元轻侯看着李重九,杨娥皇二人拿着名帖,轻而易举的走入了月下名花的大门,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ps:不是最近我不努力啊,因为八月中旬就要封推了,所以前文正在抓虫子,在不改剧情前提下,修改更通顺一点。俺能争夺到这次封推的机会很不容易啊,在这里先拜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章 洛阳十年

入了月下名花后,却见与十年前李重九来月下名花时,几乎全然没有差别。

景物依旧,竟令在场不少洛阳士人竟然潸然泪下。

洛阳十年来,杨广避难江都,李密围攻洛阳,王世充篡权自立,又经李唐攻城之难,百姓疾苦,原先三十万户百姓,到了李重九攻取洛阳时仅仅不到三万户。李唐围城之时,洛阳百姓饿死无数,令百姓今日想起来犹如浩劫一般。

而今赵国占据洛阳后,不出三个月,洛阳人口已恢复为六万户。

想到这里,令在场之士,无不百感交集,十年来物是人非,竟连当初盛极一时的月下名花竟也是焚于战火。而今月下名花重新装潢,不别取新意,而是恢复故景,令在场众人看及这似曾相识的景色,不由感慨万千,恍然有种光阴而弹指而过之感。

李重九见此亦不敢暗赞这番心思。

交了名帖入内后,当下有俏丽的婢女前来迎候,李重九对一名婢女道:“不知曲大家得空吗?我们想见她一面。”

那婢女抿嘴一笑道:“这里来的好几百客人都是要见曲大家一面的,曲大家怎能分生呢?这位客官尽管放心,小婢会伺候你们周全的。”李重九仔细看去,但见这名婢女不过二八年纪,但很有姿色,眉目间传递着风情。

一名婢女都如此了,难怪月下名花,令无数洛阳子弟趋之若鹜。

婢女引李重九进入轩内,却是见数行诗作挂在屏风上。入内的客人人人可见。当堂十几名士子站在诗作之前,摇头晃脑的念起。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婢女对李重九介绍道:“这正是当年一首传唱天下的琵琶行,当年诗会中所作的这首琵琶行,将月下名花与曲大家的名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