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部分 (第1/4页)

怠H羰钦跃�娴挠幸猓�ゴ蛏匠牵�换峤�资�担�渤档裙コ俏淦髂萌シ倩俚摹!�

高建武闻言点点头道:“这大城山城比当年建这平壤城还早,若是赵军真的攻打山城,我还是真不怕了。”

又一名大臣道:“大王方才接到消息,此外在城内尚来不及退出城外的意候奢大人,派人冒死禀告说,赵军攻下平壤城后,就忙着劫掠了,然后就是从粮库与钱库中拉取钱粮。由此看来赵军此来攻打平壤,全是为了求财而来,目的并非是灭国。”

“我就知道,就凭赵军这两三万人马,还真能灭了我大高丽。当年杨广百万大军都没有做到的事,他能办到。”高建武一拂双袖,高高坐在椅上。不由他又用手锤了下椅边道:“汉人实在可恶,这粮库里的粮米,都是今秋丰收各地进贡而来的。汉人竟要将粮米劫掠过去,如此明年平壤京内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人。我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幕,我真恨不得各路勤王大军立即到达,将赵军全部歼灭于城下。”

听高建武这么说,当下众臣连忙道:“大王还请息怒,此刻万千百姓都是与大王你同样的念头,只是眼下不到时候,意候奢大人还说,他在城内纠集忠君报国的百姓,以及守城时留下的残兵,准备反击,只是眼下赵军搜索得很紧,不能不按时暗藏,他们说就等着陛下反攻的一刻。”

高建武不由感动道:“有这么多忠勇的子民,我大高丽又惧此难。”

一旁平素得高建武宠信的近臣道:“陛下,赵军攻陷平壤后,军纪败坏,只顾着劫掠百姓。当年来护儿不也是如此,我们是否联络城内的意候奢大人,里应外合,一战夺回平壤。”

高建武听了双目一凛道:“可以吗?你说汉人还会再上当?”

那近臣道:“陛下,汉人都是贪婪之辈啊,眼下他们都是防备着退过浿水的大对卢,却不知道我们大城山城上却有一支精兵,这不是出其不意的大好机会。只要安排好夜袭的时间,两下配合,实是能神不知鬼不觉。”

“不可啊,大城山城的人马,是用来保护大王和王室的,若是一旦失败,赵军反攻山城,我就糟糕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冒险怎么能成大事,老臣觉得这个法子可以试一试。”

众人各执一词,高建武听了十分踌躇,难以决定。左右大臣赞成有之,反对也有之,只有有一人谨慎地提醒道:“陛下此事是否告之大对卢,他用兵如神,是否听一下他的决断?”

那名近臣当下不屑地言道:“大对卢年纪老了,整日只是那些持重的话,昨日又是一战被赵军吓破了胆子,怎么可能答允。大王,汉人有一句话叫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事还请你当机立断啊。”(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鱼(第二更)

一句成大事者,不谋与众深合高建武的心意。

他自从兄长手里即位来,争议一直不少,高句丽的大臣一直拿他与他的兄长相提并论。前任高句丽王有四度击退隋朝大军袭击的丰功伟绩,而他呢却默默无闻。

故而他即位后,作为高句丽的权臣西部大人,兼大对卢渊太祚一直对他不敬。渊太祚势力雄厚,手下人马经历数度征辽大战,锤炼出一支百战精锐来,麾下顺奴部士卒带甲三万,堪称高句丽五部中最强战力,这给予了渊太祚统领的顺奴部将领很大底气。加上高句丽一贯以来,南北对立的情绪十分严重。当初杨玄感谋反时,渊太祚等北方将领建议,乘此机会打过来辽水,一直入侵汉地,而高建武等王权代表的南方派,却主张乘着隋朝兵败与他议和。

最后结果是高句丽与隋两边议和,渊太祚闻此大为不满,扬言要给高建武好看。高建武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当时渊太祚年老,一直有意将大对卢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渊盖苏文。

但高建武从中作梗,联合了一批大臣反对,最后使得大对卢的位置传给乙支文德。渊太祚直至病死,大对卢仍是为乙支文德所执掌,没传到他的儿子。结果渊太祚病死后,高句丽南北对立更加严重,他的儿子渊盖苏文从此拥兵自重,对高建武不放在眼底。

高建武听近臣这么说,动了主意,想要一场大胜。来竖立自己在高句丽中的威信。于是他当下将腰间佩玉投掷于地对左右大臣道:“我已是下定决心了,今夜率两千人夜袭赵军。其余人给我谨守城池,不得有所异议。”

玉佩碎在地上。表现了高建武的决心,当下所有人都是一并答允,

当天夜里,高建武麾下两千高句丽精兵乘着夜色,从大城山城下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